海南十大文化遗产之黎族

家乡区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2004年以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为目标,以资源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习场所建设、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探索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1.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树皮布又称纳布、楮皮布、谷皮布等。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便出现了树皮布。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很多人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这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目前只有偏僻黎村的老人懂得树皮布这项技艺,传承和保护十分紧迫。

2.黎族打柴舞(竹竿舞)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黎族打柴舞,原生态的,是黎族最古老、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全省只有三亚的一个村庄还保存着。

3.黎族钻木取火

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它记录着曾经的生存状态,目前全省懂此技术的不足10人。2006年,黎族钻木取火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hu冰冰(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