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抒怀 缅怀先人

家乡区县: 海口市龙华区

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海口五公祀。该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

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 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四角攒尖式屋预,素瓦红椽,三面回廊,可凭栏眺望。挂有“海南第一楼”横匾。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表达了后人的崇敬心情。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

李德裕

李德裕(787-850),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李德裕历仕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是一位明辨持正,较为开明和有魄力的政治家,在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政治混乱年代,他能够兴利除弊,锐意进取采取一些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使得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唐王朝保持相对稳定,对晚唐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贬谪海外仍不忘著书写作对海南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只可惜一代名相却因朋党倾轧而“功成北阙,骨葬南溟”。其主要著作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传世。

李纲

李纲(1083-1140)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李纲在海南逗留期间,曾到海口龙岐村的伏波庙拜祀汉两伏波将军,并留下《伏波将军庙碑阴记》记述了他这次南渡的经过。 李纲在海南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在历史上抗击外侵的壮举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海南人民怀念他的原因所在。

chu冰冰(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