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剪纸在我县民间历史悠久,流传到我县具体年代不详,过去人们常用纸剪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更多用于装饰,点缀墙、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我县主要在张桥、吴圩、永康等乡镇,因手工剪纸比较简单、容易,其色彩又鲜艳,图案美丽动人,一般农村妇女用剪刀在纸上就能信手剪出花卉、人物、动物、 双喜等图案,作为刺绣底样或窗花,如“六畜兴旺”、“鸳鸯戏水”、“喜鹊闹梅”、“牛郎织女”等,融南北之精华。据当地老人回忆,每逢过年、节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窗花、门楣,以求吉祥如意。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的变迁,这门手工艺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逐步萎缩,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这门绝活。
一般都在心中已有花样,徒手行剪。复杂的先用笔画大概图样,细节可临时发挥。
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春节和喜庆节日时一般在门楣、窗户和家具用品上贴上剪出的象征吉祥如意的花样或妇女常作为刺绣的底样,还用于生辰、婚嫁和丧葬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