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

家乡区县: 沈阳市大东区

从小我就是喜欢过各种风俗节日,因为每一种节日就有一种特色美食。 转月间,端午节马上要到了。那么有一样美食可以说是必不可少啦!那就是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粽子。

端午正值立夏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成为"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粽子养生功效的详细内容。

棕叶的养生功效

  我国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着的《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治疗“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另外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研究证明,粽叶(箬竹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糯米的养生功效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粽子配料的养生功效

  粽子的配料中很多都有补益作用,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还能够增加蛋白质含量;花生、莲子、山药、芡实是夏季清补的食材。制作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并增加铁的含量。枣馅儿粽子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馅儿粽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水果馅儿粽子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蛋黄馅儿粽子有健脑益智的功效。

红豆蜜枣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制,后来成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据记载,粽子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的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形似牛角状,故称“角黍”,同时也有地方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不论是“角黍”还是“筒粽”,粽子以植物叶子包裹米饭的方法已经形成,成为了现代粽子的鼻祖。

时至东汉末年,汉人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裹上菰叶成四角状放入水中煮熟。因浸泡黍米的草木灰水中含碱,故称碱水粽。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由于晋代人非常注重生活的品质,这时的粽子开始走上多样化发展的道路。菰叶内的原料除黍米外,还掺杂有肉类、板栗、红枣、赤豆等,与现在的粽子已极其相似。粽子成了当时端午节的必备送礼佳品。

到了唐代,农业的高度发展也为制粽业锦上添花。粽子用米的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史书上称当时的粽米已经“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更是多种多样,在先前的基础上出现了锥形、菱形等。由于大唐的海外影响力,粽子也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日本文献中就遗存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最关键的是粽子在此时萌发出了娱乐的功能。堪称唐明皇时期八卦周刊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由于唐明皇专宠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终日苦寂无聊,不知谁想出一个古灵精怪的主意:把角黍放在精致的金盘内,大家轮流用蜡头小箭去射,射中的人才能食之。

水晶蜜枣粽

 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宋代的市民文化繁荣昌盛,饮食业也开始迅猛发展。根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时已有各色细巧果子百余十种,果子和现在的蜜饯相类。孜孜不倦追求饮食品位的宋朝人当然不会放过粽子与果子的完美结合,以果品入粽,发明出了“蜜饯粽”。这是粽子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大大提升了粽子的口感,诗人苏东坡就称赞道:“时于粽里见杨梅。”在2010年12月,考古人员在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粽子。

宋代人将粽子的馅料发展得淋漓尽致,宋以后的元明时期无法有大的突破,只能站在巨人肩头,使品种更为丰富。但是这一时期的人还是在粽子的外包装上下了不少工夫,把菰叶变为箬叶、芦苇叶,使粽香更加清郁诱人,这种材质一直流传至今。清代的粽子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当时食用火腿的风气日盛,粽子发烧友们便研制出了著名的“火腿粽子”。

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包出来的粽子花色繁多、内涵丰富。然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却亘古未变。其实,我们吃的不仅仅是粽子,吃的还是回忆,是传统,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一缕乡愁。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1、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2、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3、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4、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5、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小时候最爱和妈妈一起动手包粽子啦,那不仅仅是一项节日活动,更是一种家人间情感的交流。端午时节,亲自动手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吧!那种味道会更香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http://wm23.cn/summer108

梁佳(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