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前沿
正如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一样,互联网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正一步一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的各个角落。把原本远隔千里的地方相连到了一起,地球村也就是这样形成了。不得不说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中国互联网络也是以高昂的姿态迅速成长,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二、2014年网民总规模
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 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8.2%,规模达 1.78 亿。 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83.4%,相比 2013 年底上升了 2.4 个百分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网民比例略有下降,分别为 69.6%和 43.7%。 我国域名总数为 1915 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 1065 万,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 55.6%;“.中国”域名总数达到 28 万。 我国网站总数为 273 万个,.CN 下网站数为 127 万个。
中国互联网协会14日发布 “致中国六亿网民的一封信”。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web2.0时代,越来越多网民参与到网络内容的生产和文化氛围创造中。互联网不断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及教育等领域,并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互联网衍生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尤其伴随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逐渐发展成6.32亿人的庞大网民规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新增网民 3117 万人,增幅明显收窄。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下降,表示未来会上网的比例从2011年的16.3%下降到2014年的11.1%,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 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 61.3%,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互联网使用鸿沟的重要原因。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一)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了较好的使用基础,促进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尤其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限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可能。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1月至10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月3G移动电话用户达3.86亿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54亿户。另一方面得益于手机应用服务的多样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型即时通信工具和生活类应用的推动下,手机上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在满足网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上网黏性。
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 Wi-Fi 覆盖逐渐全面的情况下,手机的普遍使用及进一步的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庞大的流动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简便的方式。
三、互联网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普及,互联网的应用也是逐渐多样化的起来。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商务应用类
2014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成为网络应用发展的最大亮点,用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用率由 2013 年底 25.1%增至 38.9%。移动支付打通各种商务应用,带动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游预订等商务类应用快速增长。相比 2013 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网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 42.0%、25.5%、65.4%,商务类应用在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重要。
就比如如今成为许多人购物选择的淘宝,这也是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的一方面。淘宝的发展改变人们购物的方式,给人们购物消费也带来了新的方式。当我们需要一件物品时,不再需要再外出购买,我们即可选择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上选购。不仅仅如此,就如海外的商品我们也只需要通过官网等途径就可以买到。阿里巴巴淘宝的成功带动了购物网站的迅速发展。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每年的双十一。2009年,天猫商城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已跃升到33.6亿元;2012年,“双十一”当日支付宝交易额实现飞速增长,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订单数达到1.058亿笔。2013年11月11日,最数据显示,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亿只用了55秒;达到10亿用了6分7秒;50亿用了38分钟;凌晨5:49阿里当日交易额突破100亿;13:39达200亿元;17:31突破250亿;11.11日总交易额350.19亿。2014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场38分钟28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0亿元,其中无线占比45.5%。2013年冲到100亿用了5小时49分。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1分11秒破亿;凌晨刚过3分钟,狂欢节交易额就达到10亿,14分钟02秒,突破50亿。2014年11月11日凌晨,活动开场仅到第3分钟,阿里的平台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14分钟02秒,突破50亿元;38分钟28秒,交易额冲上100亿元;13时31分,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突破362亿元,打破2013年11月11日全天的成交纪录;21时12分,成交总额突破500亿元。2014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移动占比42.6%。
网络游戏类
几年前,传统的单机游戏风靡一时,游戏爱好者在简单的打斗中获得了虚幻世界的满足,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单机游戏的模式由于不能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愿望以及其内容的简单重复,逐渐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游戏爱好者期待着新的游戏模式出现。
1997年,互联网络开始在中国进入商业运作,网络为人们提供了相互间交流、沟通的平台,犹如“一夜春风”,催生了一种新的游戏运作模式——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的出现,使得玩家能够实现广泛的沟通、协作与竞争,进而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 3.68 亿,使用率从 2013 年底的 54.7%
升至 58.2%,使用率基本恢复至 2012 年底水平。手机游戏使用率为 47.8%,增长 4.7 个百分点,规模增长 3648 万,是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比如现在许多人都喜欢玩的英雄联盟等游戏。这些普遍受欢迎的游戏也是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不可否认的力量之一。
(三)互联网金融
2013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指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互联网金融普遍的股票都处于上涨的趋势。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品牌宣传、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1998年,国内网上证券交易起步,2000年,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投资者使用证券公司提供的交易软件,通过互联网即可非常方便快捷安全地进行证券交易。
2005-2012年,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
2013年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