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卖千万元别墅为河北丰宁援建希望小学

老人也赫然在列。也许在榜单中,他不是捐资最多的,但他的大爱善举,依旧让人动容,令人可敬。尽管老人早已在3年前去世,但在地处偏远坝上地区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绍村希望小学里,老人却活在每一名师生的心中,他所捐资援建的希望小学正在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越来越多的坝上孩子将从中受益。

“我们有了新教学楼”

10月30日,一场小雨让位于丰宁县坝上地区的四岔口乡显得格外寒冷。满眼尽是草木枯黄,让这里少了几分生机。然而,在这片荒凉之中,一栋三层高的红色楼房,格外显眼,这里便是该乡绍村希望小学的新教学楼。

走进这栋崭新的教学楼内,朗朗的读书声和阵阵暖流瞬间驱散了记者的寒意。校长李春华告诉记者,在2013年前,学生们一直在一栋四面透风的危楼里上课。“原来这里是所中学,2005年,中学撤消后,改为了寄宿制的乡中心小学,现在学校将近有300名学生,九成孩子都住校。”李春华回忆称,原来二层高的老教学楼虽被鉴定为D级危房,但由于缺乏资金,孩子们不得不常年坚持在破旧的楼房里学习。“坝上地区天气寒冷,每年冬季,尽管窗户都订上了塑料布,通上了暖气,但还是没法抵御寒风,看着被冻得发抖的孩子们,我们都很心疼。”

2012年,来自上海的一条讯息,让四岔口小学的师生们看到了希望。当年10月份,当地希望工程办公室通知教育部门,以徐绍村命名的助学基金,打算在全国选定两所贫困地区的小学,进行捐资助学活动。经过上海市、河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认真核实,四岔口小学和新疆一所小学成功入围。

“这个项目由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具体实施,捐助的数额为40万元。”李春华记者,徐绍村老人的善举,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彻底改善四岔口小学的教学环境,政府决定拿出220多万元作为配套资金,为该小学修建新教学楼。

该工程从2013年4月份开工建设,当年10月末正式投入使用。这栋新教学楼不仅干净整洁,冬季也温暖入春,计算机室、实验室、图书室、活动室都一应俱全。除了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学生宿舍也重新进行了装修,原有的危旧食堂也被新食堂所代替。

为了纪念徐绍村老人,四岔口小学也改名为了“四岔口绍村希望小学”,学校还在新教学楼的东墙上,镶嵌了一块有关徐绍村老人事迹的碑文。

 唯一的祖产,老别墅

上海市淮海中路1670弄28号是栋修建于1936年的老别墅,建筑面积达到382平方米。别墅的主人名叫徐绍村。2011年,当时86岁高龄的徐绍村立下遗嘱,决定去世后,将别墅捐献给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

据熟悉徐绍村的人介绍,徐家曾经营上海赫赫有名的一品香大旅社。1945年,徐绍村的父亲徐通湘购买了这栋三层高的别墅,之后,徐家人一直生活在这里。1950年后,徐绍村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局工作。由于母亲和妹妹徐松梅一直无业,家里仅靠他微博的工资生活。1955年,为增加生活来源,徐绍村的母亲把别墅三楼和一楼两间房出租。1962年,徐父离世后不久,家里一下子涌进五六户人家合住,而他们一家三口只能蜗居在一楼一间18平方米的房间里。

1980年左右,政府将在“文革”期间被占房屋还给了徐家,但由于出租的一楼和三楼的房间已变成了公房,很难再收回。为了守住父亲留下的唯一祖产,徐绍村借了8万元,先将一楼的房子进行了回购。上世纪90年代,三楼房子产权也由政府返还徐绍村,不过三楼的住户仍享有使用权。

据介绍,徐绍村和妹妹徐松梅一生都未结婚。1991年徐母亲过世,徐绍村一直和常年卧病在床的妹妹相依为命。俩人的生活主要靠徐绍村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维持。

凯撒大弟(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