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动物园,地处重庆西郊,始建于1954年,占地45公顷,是国内大型规模的动物园,园内山峦绵延起伏,自然风光清新绮丽,常有展出动物230余种,4000余只(头)。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其中外宾10万人次,是全国大型城市动物园之一。 重庆动物园自1985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以来,五次复查,均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园长姚敏达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园长之一。 概述 重庆动物园始建于1953年,1955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承担“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重要基地、科普宣传教育的活课堂、市民参观游览的优美园地、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四大功能。常年展出动物230种,4000余只。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其中每年外宾10万人次,是全国城市大型动物园之一。 园内地形山峦绵亘起伏,浅壑蜿蜒曲折,青山绿水,平湖驳岸,自然风光清新绮丽。古树名木繁茂,各类植物种类繁多,绿地率71%,绿化覆盖率85%。辟有动物馆20多处,饲养动物150余种,1200余只,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头叶猴、扭角羚、角马和食火鸡等。园中还辟一人工湖,小岛、曲桥、景亭相连,湖中广养禽鱼。 地理位置 重庆动物园位于东经106度51分,北纬29度51分左右,地址在重庆市九龙坡杨家坪西郊路35号动物园轻轨车站转盘处。 旅游景区 重庆动物园里面云集了众多动物,建有熊猫馆、猩猩馆、两栖爬行馆,金鱼馆、非洲狮馆、河马馆、豹馆、大象馆、长颈鹿馆、羚羊馆,除此之外还设有涉禽馆、水禽湖等。总之在重庆动物园看动物,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儿童游乐园 重庆动物园游乐项目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消费心理的需求,既有适合于低龄儿童的项目(如转马、小火车、欢乐组合等),也考虑到成年人追求惊险、刺激的需要(如急流勇进、惯性滑车等);既有完全由工作人员控制的项目(如双人飞天、自控飞机等),也有游客自己进行操作的项目(如高架车、小跑车等);既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又要考虑美观和娱乐性。 旅游指南 交通 途经动物园公交、轻轨线路 148路,花园新村-九龙广场 动物园站下车 204路,都市花园-和尚山实验学校 动物园站下车 207路,菜园坝-月光小区 动物园站下车 226路,直港大道-九宫庙 动物园站下车 229路,杨家坪西郊-跳蹬 动物园站下车 票价 普通票务 园区正常票价为30元/人 优惠票务 1、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须由成人监护,一名成人限带2名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 2、对未满18周岁(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在售票窗口购买学生票,在入园检票口须同时出示学生票及身份证或户口本。 3、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凭本人学生证在售票窗口购买学生票,在入园检票口须同时出示学生票及学生证。 4、对年满60周岁(含60周岁),未满70周岁的老年人,凭《重庆市人民政府敬老优待证》或本人身份证在售票窗口购买老年票,在入园检票口须同时出示老年票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敬老优待证》或身份证。对年满70周岁(含70周岁)的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重庆市人民政府敬老优待证》在检票口免票入园。 5、对残疾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烈属、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本人有效证件在检票口免票入园。 团体折扣 对幼儿园团体实行3个幼儿一张门票;对小学生、中学生、大中专学生团体实行门票五折优惠;对其他社会团体凭单位或公司介绍信实行门票八折优惠。 历史文化 重庆动物园始建于1953年,1955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动物11种60只。 公园前身 重庆动物园的前身是西区公园。1953年8月由原重庆市建设局组成公园筹建组,同年9月邀请西南人民科学馆梁白云、西南农学院李超然教授对公园选址、勘察、规划设计工作予以指导。1954年1月7日在杨家坪下石桥以桃花溪为中心征地10公顷筹建“杨家坪公园”。同年3月开始基建施工,12月底竣工,定名“西区公园”。1955年1月24日正式开放。 正式建园 1958年3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重庆钢铁公司后来到西区公园,毛主席指示:“这个公园要建设好,要为钢铁工人服务,为重庆人民服务”。其后原重庆市人委决定将西区公园扩建为动物园。第一期扩建面积至22.3公顷,1959年第二期扩至44.5公顷,1961年被借用和按政策退回部分土地后,面积为41公顷,其后扩至目前48公顷。1960年10月更名为“重庆动物园”。其后通过制订全面规划,修建大型兽舍,增加动物品种,调整绿化,增添服务设施,至1966年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中型动物园。 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动物园根据改革要求及自身特点,积极寻求多种经营方式,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1979年通过市外展出动物,开展文化游乐等活动,经营收入得到大幅增长,游客购票入园创下了建园后历史最高的237.1万人次。1985年,重庆动物园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市园林局《关于园林绿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1984年12月全国园林局局长座谈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精神,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进程中,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采取“以主带副,以副促主”及“四保证”(即:领导班子力量放在主业,职工队伍保证主业需要,财力优先安排主业,物资保证主业)、“四落实”(任务、管理制度、技术、分配)等措施,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当年游客购票入园212万人次,职工福利得到大幅提高。园林面貌、设施发生明显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同年中共重庆市委确定重庆动物园为县级单位。 1997年以后,重庆动物园伴随着重庆直辖的发展腾飞,各方面获得高速发展。根据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重庆动物园把野生动物迁地保护作为建园目标,以动物科研科技工作为先导,以扩大动物品种、改善动物生态环境、加强动物繁育保护为重点,修建生态式动物笼舍,塑造经典园林景观,丰富园内旅游文化内涵,拓展外围发展空间,各方面发展呈稳定上升趋势,正逐步跨进全国一流动物园之列。 政治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动物园加强了国际友好交往,与日本广岛安值动物园、美国西雅图森林公园和动物园、加拿大多伦多动物园、印度尼西亚野生动物园等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动物园赠送的长颈鹿、狮尾狒、斑马、火烈鸟、山魈、绿狒狒、大羚羊、猩猩等珍稀各类动物均已在重庆动物园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主要荣誉 重庆动物园自1985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以来,五次复查,均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园长姚敏达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园长之一。 重庆动物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笼舍条件,动物展出的品种,数量,管理水平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与国内大型动物园和国外动物园相比差距甚大,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深信在今后的年月里,在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下,加上动物园自身的努力,重庆动物园将有一个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重庆动物园一直把开展科学研究以不断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水平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之一。在动物的饲养、繁殖、营养、疾病防治、风土驯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获得了重庆市多项奖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园内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而且提高了我园动物饲养繁殖及保护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水平。 一、获奖的科研项目: 1、金丝猴、黑叶猴等灵长类动物鞭虫病防治与虫种鉴定研究 获200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长颈鹿寄生虫检查与防治 获1998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3等奖; 3、扭角羚幼兽“摇臂病”的死因研究与防治 获1996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大熊猫繁殖 1997年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小熊猫人工饲养下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1995年获重庆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二、在研课题: 1、 高龄大熊猫的繁殖研究; 2、 大熊猫繁殖的营养研究; 3、 野生雉科动物痘病防治研究; 4、 大熊猫人工育幼技术研究; 5、《重庆园林鸟类与园林植被调查及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