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年)知密州(州治在今诸诚市),他在密州不到两年时间,关心百姓疾苦,在常山祈雨,今尚存雩泉为证;在超然台放歌,多有佳作,奠定了其豪放派词风,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佳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