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古称“匡罗山”,位于湖北罗田县匡河镇境内,海拔最高点722.1米。山下群峰浪涌,有九条小山脉拱卫,簇拥着横空出世的观音山,使整座山峰如蓝天下盘坐的一尊佛像。
远方的观音山,危峰高耸,绝壁悬空。山顶的观音寺,耸立在万木森森、烟雾笼绕的云端,真个西藏“布达拉宫”一般,不禁心潮激荡。来到庙后山顶的石壁上,俯瞰山下,村落遍布,群楼林立,梯田丘丘,饮烟袅袅;南眺白莲水库,波光浩渺,水乡风光,如诗似画,尽收眼底。
崇山峻岭,巍然耸入蓝天,山上奇松吐翠,怪柏凌云,奇花异草满山遍野。山顶有一块半亩的土坪,系大地窍穴所在,日精月华,天根地髓,凝聚于此,祥光瑞蔼辉映斗牛。土坪边,石缝一眼清泉,汩汩流淌,十条苍龙在山腰盘旋飞舞,争吸清冽甘泉。山下一架三十六步金梯仙光闪闪,沿东南侧的岩壁直通山顶。
观音大士让在腰间戏水的九条苍龙,化作九岭捍卫山顶寺院,把三十六步金梯化作三十六丘梯田,留给百姓耕种。于是,观音山和观音三姐妹的故事就这样在大别山代代相传。
观音山,千百年来一直佛道相承,香火旺盛,虽历经兵灾匪祸,但佛音禅语不绝于世,庇佑一方百姓的平安。这里,人文丰富,风流蕴藉,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观音大士救苦救难善行的景仰和向往。今天,这里是罗田红色旅游名山,又是佛教朝圣的宝地,已成为大别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深信未来的开发将会锦上添花,它将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和传说是两条平行线,一条源于真实史实,一条源于丰富想象。翻开匡姓族谱,山顶的观音寺,原是匡姓人家的私庙。据地方志载: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担心百姓私葬天下名山宝地而夺其江山,亲率御林军巡视罗田,见九龙参顶的风水宝地——匡罗山上建有观音庙,知道此地风水被观音建了佛教道场,他知道不会危及自己的一统江山,又怕庙规模小,镇不住天地浩气,就拨款在主龙头处修建了一座高十丈的观音圣像。并将“匡罗山”改名为“观音山”,将方圆十里的土地划为庙产。寺庙也就成了公庙,信众遍及鄂豫皖四十多个县市,长年香火旺盛。
至南宋、金兀术南侵,大宋节度使奉岳飞之命,在观音山迎击金军。宋军失利,玉石俱焚,节度使以身殉国。寺庙佛缘惨遭金军所毁。后随朝代更替,人员减增,能什六厂建庙立寨兴废频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