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寄希望于虚拟运营商能够给一潭死水的电信运营商带来新风,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中,虚拟运营商颠覆电信运营行业的童话已经无以为继。最新的数据显示虚拟运营商的用户数只有470万,媒体称“截至目前,发布业务只有20家,22家至今按兵不动坐等退市”
指望虚拟运营商取代电信运营商或者说能够激活电信运营行业的竞争活力,恐怕已经事实性的破产。
在事实上只是基础电信运营商放号渠道的中国虚拟运营商们至少没有这个能力,恐怕也没有这个想法取代运营商。
但是这并不代表电信运营商可以对自己的基础电信业务高枕无忧的同时,可以放心大胆的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注意到技术趋势的变迁和商业模式的本质性不相容性,为科技公司或者说互联网公司接管(替代)电信运营商正在创造着新的可能性。
我们先来看技术条件的变化。
谷歌Project Fi携WiFi大势汹涌而来正在成为基础性无线宽带网络
业内已经共知,谷歌近期发布了一个新项目Project Fi,为用户提供智能的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服务,用户向谷歌付费、购买谷歌的手机、使用谷歌验证测试的WiFi热点和谷歌的运营商伙伴T-Mobile和Spring提供的4G-WiFi混合宽带网络,并由谷歌替用户按照信号质量选择网络接入方式。
对于运营商而言,他们应该注意到此前只是被视为广域无线宽带网络补充的WLAN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科技公司与运营商谈判的重要技术筹码。
WiFi热点正在全球事实性的形成一张几乎连续可用的无线宽带网络。
福布斯杂志曾经引用一家名为iPass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法国公共WiFi热点数量约为1310万,排名第一;美国和英国,分别为980万和560万。中国工信部的数据也显示WLAN热点数量超过了630万。
WiFi热点网络的部署,是一个脱域的领域,即这一增长并非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签署研究机构的报告指出,在全球所有商业热点中,大约50%由其核心业务与电信毫无关系的企业运营。
其实这一点,在中国的情况也是相同,运营商之外,更多的零售企业、商业wifi运营商、中小商户开始部署免费WiFi网络为自己的顾客提供接入服务。
对WiFi网络而言,在用户体验上一直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是接入的可用性和信息安全性。
对此,我们应该注意到谷歌在Project Fi的技术方案中破题的思路:对WiFi不能连续覆盖的区域,双运营商的4G网络成为补充,且这种漫游切换无需用户干预;在WiFi网络的信息传输,谷歌采用VPN技术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谷歌对WiFi热点的可用性做了事先评估能够为用户选择最合适的WiFi接入热点。
为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而言,在终端上做文章是直接而代价最小的,事实也正如此,谷歌的Nexus 6作为支持Project Fi的第一款专用手机,按照谷歌的官方说法是硬件和软件层面都做了定制来支持4G和WiFi自动切换。
当然,也有推测认为,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自动切换可能谷歌只是实现了在没有网络信号时由谷歌自动为用户重新选一个有信号的运营商或者WiFi热点。因为按照现在的网络接入协议设计,终端驻扎在一个小区之后,除非信号质量降低到一定阀值且相邻小区信号强度超过一定阀值才会发生切换。当然,这种说法至少推测,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质量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但是无论如何,在WiFi大规模普及部署的情况下,谷歌的Project Fi项目为互联网公司接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进而接管用户创造了技术可能性。
互联网商业模式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形成巨大冲击
其次,我们来看商业模式的本质性不相容性。
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入电信业务市场,其目的和诉求与电信运营商截然不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免费商业模式下的第三方付费市场以及刚性需求免费增值业务收费的模式,注定了任何新的业务布局,其主要看重的是用户规模以及用户的注意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