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未来的枢纽

家乡区县: 茂名市电白区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东毗阳江,西临湛江,面向南海,背靠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是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建设茂名滨海新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同志2011年3月视察茂名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 ,2011年9月份广东省政府正式同意筹建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又于同年12月批准了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筹备工作方案,同时将其定位为广东省省级战略,设副厅级建制,并享受地级市级别的审批权[2] 。2012年2月23日,由广东省发改委和茂名市政府主办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有关部门与单位的权威专家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做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进行评审论证,经过认真的讨论和严格的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发展规划》通过评审论证[3] 。2012年4月26日,中共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区位优势明显。

茂名滨海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东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相接,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和北背靠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内陆腹地广阔;南临辽阔的南中国海,地处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联系的交通走廊,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开发条件优越。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基础雄厚,港口、岸线、土地、海洋、旅游等资源丰富。港口吞吐能力超过 26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 2000 万吨炼油和 110 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规划到 2020年,将形成 4000 万吨炼油和 200 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开发潜力巨大。滨海新区开发密度较低,除不到 50 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和基本农田之外,大部分地区为可大规模开发的丘陵和滩涂地区,海岸线除水东港之外均未大规模开发。新区毗邻南海,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影响范围广阔。滨海新区地处湛茂阳经济圈的核心,东接阳江,西联湛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和辐射带动范围广。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管道、航空(湛江机场)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洛湛铁路在区内设立编组站和茂湛铁路加快建设,为茂名港发展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滨海新区辐射影响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创造了条件。省级战略茂名滨海新区拉开发展建设的大幕。

周洵茂(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