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引导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努力提高畜牧业的个体产值和经济效益,使牧民收入逐年提高。
阿力塔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哈尼乌拉嘎查的牧民,他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2005年开始尝试两年接三茬羔的经营方式。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为锡林郭勒盟首位成功完成“两年接三茬羔”的示范户。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了阿力塔家,看到在围封的草场里,洁白可爱的小羊羔在欢实地啃啮着青干草,阿力塔指着这些羊羔介绍说:这60多只羊羔是去年11月份接的冬羔,平均有40斤了,今年6月底7月初出栏,通过短期育肥最大的冬羔也能达到80多斤。他说,按照草畜平衡的制度,他家的6000亩草场,再加上租用其他牧民的2000亩草场,他只能养300多只羊,但是通过两年接三茬羔和短期育肥的方式,羔羊在数量上周转加快,出栏时间缩短了50天。既保护母畜膘情,同时又通过和肉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后价格卖得也高,而且由于出栏早,羔羊没被狼针草扎到,羊皮也能卖好价钱.
阿力塔说:“过去一年接一茬羔,三年才接三茬羔,现在两年接三羔,两年就把这些羔接完了,还是这种数量多、这样快,三年多赚30000到40000块。提前出栏对草场有好处。”
如今,两年接三茬羔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已经在全盟推广开来,同时随着牧民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锡林郭勒盟畜牧业的发展已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盟畜牧业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全盟畜牧业牧业年度牲畜头数1460多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582多万头(只),降低了7.7%。但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209元,比上年增长8.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