涢酒是采用高梁、玉米、小麦、糯米、大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浓香型白酒。
涢酒产于湖北省安陆市。安陆古为郧子国,故安陆城亦名郧城。唐设安州,辖六县,州治郧城。据《安陆县志》记载唐代即有涢酒,可见涢酒生产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唐朝。诗仙李白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起,曾在此待了十年他在《秋于敬亭送侄贵游庐山序》里称:“酒隐安陆,蹂舵十年。”在这十年里,李白对安陆的酒,给予了极高评价。他于自兆山(又名碧山,为安陆八景之首)的桃花崖壁题诗云:“山名曰白兆,似知太白来……欲歌谁则和瓮头富春酷。数过呼君起,同饮三百杯。”又一诗云:“斗酒至今泉亦醉,年年余晕染桃花”,便是其明证历宋、元至明、清,文人雅士赞酒之诗甚多,指不胜屈。到了清高宗乾隆年(1736-1795),安陆县内的“杨恒太”、“膝太和”等作坊,已能生产大量的涢酒,其后,“周利记”、“徐宏大”、“魏延记等作坊继起,酿制之酒品,质量均高,遂有“安陆埙酒海外香,八方来客争着尝。男喝三杯杯杯醉,女喝三杯话儿长”之民谚。到1949年,安陆县城内的酿酒作坊达33家,四境的酒坊竟至400多个,其中,又以“三公盛作坊”生产的埙酒品质最佳,两湖之人无不以得品尝此酒为快。1956年时,当地政府将大、小作坊合并,建成“安陆县酒厂”。1972年时,恢复生产埙酒后因取“埙水浓于酒,碧山峭似诗”之句,易酒厂之名为“(n酒厂”酿造本酒选用上等的高粱、小麦为原料,以稻米、大麦、豌豆为主,另加人海马、当归、肉桂、天麻、贝母等30余味中药为辅,再以一起精工制出的药曲及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汲取该市西北隅龙头寺附近水质澄澈、甜净爽口的龙头潭清泉水为酿造用水,经清蒸清烧,长期窖藏及精心勾兑而酿成。口感与入菜埙酒属兼香型大麦白酒,酒度为550.酒液澄亮透明,酒香清逸谐调,人口绵甜柔和,风味甘爽醇永,具有特殊风格如能长期饮用,不但能消除疲劳,而且可心旷神怡,能收驭风湿、舒筋络、活气血、补肝肾之功。品尝涢酒,最宜鄂省蒸菜,著名的护引旧三蒸及粉蒸牛、羊、猪肉,珍珠丸子等甚好。另,散烩八宝、桂花鲜粟羹、豆油藕卷、酥炸雀首、谦记牛肉、泥鳅钻豆腐、烧三合、百合虾仁、炒龙须菜等亦佳。此酒甚来劲,饮罢满口香,菜肴再相配,细吸滋味长。本酒虽无赫赫之名,仅在1980年及1985年获湖北省优质产品,并于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却能上邀天眷,进而敦睦邦交。据说台湾“前外交部长”周书楷乃湖北安陆人,当他担任“驻美大使”时,曾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介绍此一家乡佳酿。故田相访问中国时,还特地提及要饮埙酒。
涢酒是采用高梁、玉米、小麦、糯米、大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浓香型白酒。酒体芳香浓郁,醇和甘甜,清洌净爽,余味悠长。涢酒采用不着的是品温介于酱香型酒曲和清香型酒曲之香的纯小麦制成的中温曲,中温曲中微生物群体种类繁多。加上安陆山清水秀,自然菌种多.品种优良.因此.在发酵工序中.产生的酒类微量成份甚多。成份间比例关系协调,导致辞涢酒口感丰富、醇和。在酿造过程中特别强调:混蒸混糟,陈曲发酵.陈年老窖,长年酵期.分层蒸酒,量质摘酒,地下藏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