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共和国上将 陈锡联小钢炮的由来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首任”儿童团长。参加了游击队,是游击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改编为红军后,
他第一个被提拔当了班长,又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他曾经说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担任过“排长”。因为作战勇敢、 且打仗聪明,领导很早就发现并着意培养这棵“苗子”,从班长直接提拔为连指导员,接着又升为营政委、团政委。有人认为陈锡联进步太快,找领导提意见。领导 说:昨天晚上,陈锡联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一个前哨连。

这个前哨连驻守在山上,下面是班、排,最上面才是连部。按常规的打法,应当是从下往上攻,这样打下来算胜利,打不下来就撤回来。但陈锡联不这样干。他带着人深更半夜悄悄地攀上山顶,先干掉敌人的连部,然后从山上往下打,也就是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 很快就消灭了无头的敌人的班、排。战斗结束天还没亮。陈锡联所部没有伤亡一人,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这样漂亮的打法,你能想得出来?“小钢炮”(陈锡联的绰号)就是有一套,这样的干部就是要培养提拔。后来不久,陈锡联担任了师政委、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

1939年11月,新华日报(华北版)特派记者采访时任385旅旅长的陈锡联,面对这位仍有些稚气但已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抗战名 将,记者由衷地感叹:“钢铁往往代表着健壮而坚定。二十五岁的陈锡联将军不只有着一付膂力过人的体格,而且有着一颗惊人的坚定果决的心。在战场上,一任战 争的波涛掀天覆地地滚来,他岩石般的雄姿,屹然不动……一个钢铁的人!”
时势造英雄。陈锡联上将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放牛娃,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的一代名将。

我的主页:http://wm23.cn/wujiao

吴姣(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