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
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
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
世称"三保太监"。
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通过郑和等人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南亚和西亚有二三十国纷纷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其中满剌加(今马六甲)和浡泥(今北加里曼丹和文莱一带)两国与明朝的关系最为密切。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