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是根植并成长于红土地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2007年,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截止2013年9月26日,学校面向22个省(市、区)招收本专科学生以及少数民族预科生,全日制在校生11205人,其中本科生10110人。有12个二级学院(系)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35个本科专业,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总体规划用地2761亩,占地面积105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94.49万元,配备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多种类的活动场所;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190余万册,纸质报刊2000多种,拥有现代化检索系统和镜像站点,是闽西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至2013年,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本专科毕业生,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人,各类技术骨干1万余人。
文化传统
“厚于德”,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我们以此为校训首句,意在强调必须将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敏于学”,语出《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于事而校训
慎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可有敏捷、敏锐之含义,即:行动敏捷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目光敏锐地遵循和运用规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我们以此为校训第二句,就是要求我们在大学中要刻苦地学习、审慎地思考、精细地辨析、坚定地实践,勤奋聪敏,知行合一。
校训中“厚于德”倡导的是学会做人、品优德高、和谐乐群;“敏于学”倡导的是学会做事、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其核心指向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这既反映大学培养人的本质内涵,又体现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价值观和闽西客家民德归厚、崇文重学的优良传统,和谐工整,自成一体,有出处、有底蕴、有特色。
校标外环标注中、英文校名,中文用红色毛体,寓意为闽西校标
红土地上的第一座本科大学将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
“1958”指学院前身——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核心标志之创意源于东肖校区内两棵古榕树,整体寓意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干好似翻开的两本书,苍劲挺拔,象征着龙岩学院人坚忍刚毅,志存高远;树冠枝壮叶茂,四季常青,象征龙岩学院人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基座上镌刻校训“厚于德,敏于学”,寓意为欲达“树人”之目的,应以良好的品德和好学的精神为根基。整个校标大气灵动,充满活力,昭示着学校事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