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湾湿地公园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银湖湾湿地公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的西南,东与珠海隔海相望,西与台山相连,北靠古兜山脉,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交通便利,水路到新会港 18 海里,至香港 86 海里,距澳门47 海里;陆路城际快速干道直通城区,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贯穿而过,通过京珠、新台、江珠等高速公路网络到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地区均在2小时生活圈内,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的联系。

银湖湾湿地公园是新会原来的围垦区,位于银洲湖出海口西侧,东与珠海市斗门县隔海相望,西与台山市都斛镇相连,北接崖门镇,南临南海,总面积10万亩。

这里原名古洲角,原是一片荒芜的海域滩涂,1969年,新会成立围垦工程指挥部,从各镇抽调干部群众到这里围海造田,历经30多年围海造田,造地6.4万亩,拥有海域滩涂3.6万亩,保存了完美的湿地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江、海、湖、田、山、水于一身,形成了珠三角难得的一块黄金宝地。为使湿地生态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达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目的,银湖湾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邀请上海社科院奇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对银湖湾10万亩湿地进行旅游概念性规划。包括现有造田6.4万亩以及未造田约3.6万亩滩涂湿地,总体规划为“三片九区”,其中“三片”包括自然湿地片区、人文湿地片区和人居湿地片区;“九区”包括湿地核心保护区、红树林保育区、生态环保娱乐区、东方威尼斯游憩区、高档运动休闲区、农渔耕作区、土地储备区、健康主题区、综合服务区、银湖湾游艇休闲度假区。按照《规划》,湿地公园将分三期进行开发:2005~2007年为近期,2008~2010年为中期,2011~2015年为远期。同时,《规划》在银湖湾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提出了银湖湾主要的六大工程:湿地公园、威尼斯水城、国际钓鱼湾、生态餐饮MALL、康体休闲谷、生态环保旅游镇,简称“六个一”工程。目前,银湖湾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已开始进行近期开发。

银湖湾拥有成围土地6.4万亩和3.6万亩海域滩涂。成围土地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方式以养殖和种植为主。渔业养殖又分为水产精养和涵围粗养两种,其中水产精养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日本斑节对虾、黄脚腊、鲳鱼等;涵围粗养主要以自然放养的方式养殖锯缘青蟹、基围虾、腊鱼、鲈鱼等。垦区以其丰富的鱼类品种吸引着周边众多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度假;开发3.6万亩滩涂养殖和捕捞业,出产新鲜、美味、无污染的海鲜。农业种植则以经济作物为主,有甘蔗、优质水果(柑、桔、橙、香蕉、龙眼、荔枝)、粉葛、芋头、莲藕等。近年来,垦区还加大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产品种结构,实行立体化农业种植,间种西瓜、香瓜、大头菜等经济作物。为利用好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知名度,垦区成功申报锯缘青蟹、芋头和粉葛为“无公害农产品”。垦区的农产品享有“水中三宝”(鱼、虾、蟹)、“树上三宝”(柑、桔、橙)和“地下三宝”(葛、芋、藕)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很多省内游客、港澳侨胞品尝后赞誉有加。

2008年7月7日,经区政府批复同意,银湖湾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银湖湾管理委员会”。
银湖湾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9月6日挂牌成立,与围垦工程指挥部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然而,随着银湖湾开发的深入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 “银湖湾湿地公园”这一名称已不能承载银湖湾旅游整体发展的实质内容,而且随着国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以及《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的实施,若以“湿地公园”命名将影响银湖湾的开发建设。为此,更名将有助于银湖湾今后的经济发展。

我的能力秀:http://wm23.cn/solou

stlk(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