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著名医学家陶弘景

家乡区县: 南京市高淳区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士、医学家、哲学家(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精通棋术,善于弹琴,也是个书法家。

  陶弘景出身于南朝士族家庭。尧帝陶唐的后代,七世祖陶浚,三国时吴国的镇南将军,后降晋为尚书。祖父陶隆,好武功,解药性。父陶贞宝,字国重,文武全才。陶弘景从小就聪颖好学。四五岁时就常以荻芦为笔,在灰沙上练习写字。十岁时,就开始研读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读,萌发养生之志。深受其影响,陶弘景早早立下了修身养性的远大志向,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如他不沾荤腥,长期食素,不近女色,也不娶妻生子。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岁左右时拜陆修静弟子孙游岳为师,成为上清派传人。机缘巧合之下,他做了官。然而身在仕途的他不习惯于与他人打交道,他只是在批阅公文以及研究学问上下功夫。朝中大事,大都由他定夺。

  在做官不久后他就向梁武帝请求辞去了官职,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他离开京城时,很多官员都在路边为他送行,这也是南朝开朝以来从没有过的场面,这足以证明了陶弘景在朝中的地位之高。陶弘景隐居之后,先是东阳郡守沈累书邀之,结果被他推辞了;接着梁武帝屡加礼聘,他亦不出。梁武帝尊重他的意愿,不再强求他出山做官了。

  陶弘景退隐山中之后,以炼丹修道为主。他来到了句容山,并在那里潜心修炼,继续研究学问。但是由于皇帝与他十分亲密,又极其信任,所以每每"国家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问",还常以书信的形式请他参与决策。由此,陶弘景便有了"山中宰相"之名。

  陶弘景对社会的贡献很多,他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于药物学的贡献更为突出,是对本草学进行系统整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的第一人。陶弘景从自己名医别录篇中挑选出了365种新品种附入《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使原书只有365种的药物增加到730种,并予以一一订正、调整、分类注释,编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经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陶弘景还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这是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两方面相结合的一种归纳方法,十分切合临床使用。这本《本草经集注》的问世,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第一部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成的。

能力秀:http://www.wm23.cn/yxzhangjing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zhangjinghsg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jinghsg

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75054916.html

 

风尘雨@静(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