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冤死南京三山街

家乡区县: 南京市秦淮区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人瑞,字若采,明末清初苏州府长洲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农历三月初三(1608年4月17日),本名叫张采,因过继给亲戚,改姓金。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入清后绝意仕进,志在批评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他被誉为白话文的先驱,曾修订《推背图》。后因哭庙案被处死。

金圣叹被称作"妙人",从小就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相传金圣叹出生于农历三月三日,所以又被称为文曲星下凡。还有传闻说金圣叹是高僧转世,是灵狐托生。更怪异的说法是金圣叹出生的当天,竟然有人听到圣人叹息的声音,所以他的名字就取于此。

金圣叹一生经历两个阶段,前半生属晚明末世,后半生则赶上清朝初建。所以他即具有晚明士人自由放任的思想气质,同时也不乏身为遗民的困惑。金圣叹自小就才华横溢,有吴县第一神童之誉。少年时代即得大名,其名声主要得之于他的恃才傲物和为人处世的放荡不羁。据说有一年考试,考题是《如此则动心否乎》。金圣叹竟然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一连写下三十九个"动"字。考官读后大惑不解,便问道:"此是何义?"金圣叹笑答:"只注重'四十不'三字耳。"原来他借圣人之言大开玩笑。考官哭笑不得。金圣叹后半生以文学批评作为自己的事业,其至情至性、快意挥洒的个性在对《西厢记》的点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五十四岁时金圣叹因"哭庙案"入狱,被戴上"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同年七月十三日(8月7日)在南京三山街头处斩,临刑遗言:"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据说他的首级落地时,两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写到:"好""疼"。

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逐一点评,称之"六才子书"。金圣叹受明末哲学家李贽影响颇深,毕生反抗传统,"六才子书"的观念,是受李贽的启发。

能力秀:http://www.wm23.cn/yxzhangjing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zhangjinghsg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jinghsg

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75054916.html

 

风尘雨@静(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