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人如今不管出差到哪里,一提起武安,主人立刻说,您们武安有“小北京“之称,还有三宝呢?它确实代表武安传统文化的“三件瑰宝”,即“磁山文化”、“ 固义傩戏”、 武安“平调、落(lao)子”。武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古老积淀,这绝非溢美之词。平调唱腔优美,表演奔放,善演古装大戏;落子戏诙谐幽默,表演细腻,乡土味浓,善演家常理段小戏。翻开中国戏剧史,一个县(市)能有两个剧种并能同时演出的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它不仅仅是武安人民的两个独特剧种,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继承。
平调与落子,又称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二者并非一个剧种,而是两种不同的声腔。但是,二者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的念白、歌唱均是以邯郸西部之武安语音为基础的;二者的活动地域也相同,即东至馆陶(运河以西),南至安阳,西至长治,北至邢台;两个剧种从业队伍也是相同的,平调艺人亦即落子艺人。为了避免行文重复,这里将二者合在一起介绍。
平调系由豫北之怀梆演变而来。所谓怀梆,早时候河南怀庆府(沁阳)一带所流传的梆子戏。相传百余年前,有曹、白两姓艺人,将怀调转入武安,后经当地语言、语音及民间歌舞的影响,遂演变为今之平调。
平调音乐属于梆子系统的板腔体。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二八板、截板、散板以及二回头、倒三梆、一串铃等。传统文场主要乐器是二弦、轧琴、土琵琶和梆子;武场乐器有板鼓、战鼓、大鼓、大锣、二铙、三钗、二钗、小锣等。除此而外,还有烘托舞台气氛和伴奏人物动作用的牌曲百余首。
落子系由武安一带民间所流行的“花唱”发展起来的小戏。据老艺人讲,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落子的音乐特点,总起来讲,叙事性较强,善于表现喜剧,唱腔听起来流畅、活泼、轻松、愉快、具有浓郁的武安乡土生活情调。主要板式有慢板、流水、散板、老二板、老散板、数落子、赞子语、高腔娃子等。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后又加进了二胡、笛子、笙、月琴、三弦、中胡、低胡等。打击乐器与京剧同,但有自己的锣鼓经,如七锤套、狗撕咬等。落子的表演吸取了很多民间舞蹈因素,因而具有风趣、亲切、淳朴的特点。由于它没有其他大型戏曲那样的严格程式,所以又具有善于演现代戏的长处。
欢迎大家搜索武安平调落子,收听武安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