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
按照解放前的旧礼俗,宾客来访时,主人要出户相迎,到寒暄,互致拱手礼。来到客厅,遇到长辈男要鞠躬、女要裣衽。建国后,均改为握手礼。礼毕,入座。主人先递烟、敬茶,然后饮酒、用饭。随后,亲门近族还要备后席,以示关怀与尊重。客人临走时,主人要热情相送,互道珍重,握手言别。
庆寿
人到60岁时,子孙晚辈便为其祝寿。从此,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老人寿诞之日,阖家欢乐,亲朋好友皆携带食品、寿幛、寿匾等礼物前来祝贺。在解放前,还要按照辈份大小、年龄长幼、先男后女的顺序,依次为老人拜寿。有些大家富户在庆寿时还要雇鼓乐、唱大戏,借此沽名钓誉,炫耀门第。目前,庆寿之风在城乡仍有继续。
另有一俗:父母到60岁(虚岁)时寿辰时,已经出嫁的女儿要给老人献上一块肉做为寿礼,取乌鸦反哺之意,以表孝心。寿礼的重量不受限制,但不管块大块小,都要切成66块(意取六六大顺之吉言)。
贺娩
妇女分娩后,庄乡邻里闻讯都要送些鸡蛋、红糖、挂面等适宜产妇食用的礼品,民间称为“送月子”。至第三天、第六天,产妇娘家族人中的女性长辈及姊妹也要携礼前来探望;第十二日(若生男孩,则是第九天),亲戚朋友均来贺喜,馈赠给小儿之礼物有手镯、长命锁及衣服、布料等。主家喜筵恭候,客人为之道喜,宾主同乐。
婚嫁
建国前,民国婚俗深受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儿童长至7、8岁,便由父母主持,经媒人撮合结为“娃娃亲”。从提亲、定亲到结婚要通过六步手续,古谓之“六礼”,一、由媒人传讯,男方出恳亲帖求婚,女家同意后,出允亲帖做答,谓之纳采;二、男女双方互换庚帖,谓之问名;三、传柬。男方送去龙柬,女家捎回鸾签,正式定亲,曰纳吉;四、男方将衣帛、首饰等聘礼送往女家,或双方交换饰物做为定婚凭证,谓之纳征;五、男女双方至十四、五岁时,即准备结婚。先由男方取吉,再将婚期通知女方,并征求意见,称之为请期;六、亲迎,婚前女方选双日送嫁妆。吉日晨,男方备轿两顶,鼓乐吹打,去女家亲自迎娶,是为亲迎。新郎到后,女家设宴招待。宴终,新娘红巾蒙头,盛装登轿,由兄长护送至男家。落轿后,新娘在伴娘陪同下进入院内,夫妇拜天地、入洞房。次日,女方之姊妹辈送小饭,诸亲友登门贺喜,主家设宴以酬宾客。晚上小叔子、小姑子、侄子等晚辈闹洞房,新娘拿出烧饼糖果酬谢大家。第三日,夫携妻同去女家参拜岳父岳母,谓之“回门”。当日归来后,去祖坟祭祖。建国以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提供了法律保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