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三苏祠

家乡区县: 眉山市东坡区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庭院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珍藏和陈列着五千余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三苏祠的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展陈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

其格局分为三苏祠正门、前厅、飨殿、启贤堂、 来凤轩、披风榭、 瑞莲亭、 碑亭、瑞莲东池 、云屿楼、 抱月亭、 式苏轩、 景苏楼、 南堂、 疏竹轩、 西大门。里面还有很多的园林,园林里面种着许多的竹子,意正好符合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其中介绍一些我自认为可以看的格局吧。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今楼额悬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书匾。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百坡”寓意希望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此亭与西厢房连接,打破了东西厢房严整对称的结构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完美空间。百坡亭始建于南抱月亭,在瑞莲东池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四周翠竹掩映,格外清幽。此亭为双层攒尖式屋顶。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 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亭高7.71米,底面为正六边形,设飞来椅。凭栏远可眺云屿楼、东厢房、绿洲亭,近可观鱼赏荷。有桥与池岸相通,沿东垣墙可去绿洲亭。

绿洲亭,一名水竹轩,在瑞莲东池南端半岛上。攒尖式草亭。有约十米长砥道、小桥与南岸相通。西行数步可达南大门。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

三苏祠园林绿水环绕、翠竹摇曳,具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湖塘潋滟,竹茂梅开,莲桂飘香,水木清华,文物题咏,格调高雅。树木森森,浓荫遮蔽,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几十株百年老树散落园中,如银杏、古榕、桢楠、丹桂、香樟、重阳木等。二十四座不同的小桥贯通所有的亭宇道路。园林现已建成多个园中园,如式苏轩、景苏楼、南堂。

东部祠堂园林水榭与西部园林建筑景观已成为三苏祠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用园林大家赵长庚先生的话作结:“祠内水渠纵横,湖塘广阔,修竹掩映,古树参天,堤岛罗列,亭榭相间,堂廊互绕,祠宇轩昂。再加之匾额楹联的祝颂,曲桥小径的连缀,境界幽高,景色宜人,是具有古雅雄朴格调的园林。”

hjm(2015-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