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麦黄

家乡区县: 湖南省南县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片一片的新麦场晾在路的两边,又是一个收麦的季节……


以前每每到了麦天的时候,总会放麦假,时间不长,不过两个礼拜天而已。儿时的我们都不能安生的待家里,总是早上4、5点钟就被大人从床上拉起来,迷瞪着睡眼晕晕乎乎的跟着大人直奔麦地。那时还没有大型收割机这些现代化的机器,只有那些家庭富裕的人家或家里没有劳力的留守家庭才会雇佣一个小型的割麦机,把麦子推倒,用两小把小麦的麦穗绑拌在一起做药儿(捆绳儿),绑成一个一个滚实的麦个儿,再用很原始的人工或牲畜拉车把这些半年的收成拉到早就砸好的麦场里打麦、扬场、晾晒……
那时的麦天是忙碌的,是火热的、也是满载喜悦的、也满载着一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好像有四个人的责任田,约有九亩左右,里面种了些果树,梨树较多,在果树长大之前,树与树之间的间隙很大,总会种上小麦。那时老爸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远,但总是能在收麦之前赶回家,一家人就能在除了春节、秋收之外的日子里难得的团聚在一起。妈妈是个干练的人,做起活儿来很是麻利,所以,每每四人分工时哥哥和我总是抢着和妈妈分为一组,长俺三岁的哥哥却总能抢先儿。看着他们一组的麦子飞快的缩短时,俺总是撅起小嘴儿,这时的老爸总能找个空闲儿吸只烟卷,扯着俺的小手总能在地里找出一些桃儿、西红柿、黄瓜等的惊喜来!每每此时,俺的小脸儿就能雨过天晴阳光开始明媚了。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麦天了,阴雨一直连绵着,堆成堆儿的小麦在麦场里放着不能搓打,大人们就趁这湿润劲儿赶紧用铁锹挖坑播种玉米或花生,而我们这帮小毛孩就担当了看守小麦堆儿的任务,现在想来,那时的民风淳朴,哪有小偷小摸之人,不过是大人给我们一个肩担重任的由头罢了。我们在麦堆里掏一个洞,还铺上了一层小麦秸秆,蓬松松的,坐在上面,竟然还有些隔潮。拿起秸秆做口哨、做吸管,编起秸秆做草帽、小花,走石子棋憋老七,谁输了刮鼻子、嘣脑壳儿,双手叉石头子……儿时的任何东西在我们的手中总能玩出花样来。村庄的时间过的很快,夜幕降临时村庄上空除了飘起的袅袅炊烟外,还有各家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阳光明媚时总忘不了把刚搓打下来的小麦晾晒一番,大人们总是用脚或用耙子趟出或扒出条条的似沟壑样的麦隆儿。如此这般就激起了我们的联想创意,不用出力气做活儿,也没有任务,脱了鞋,光脚做笔,麦子做布,趟出一幅幅自己的画来。还曾把小光脚埋到麦子里,让同伴们猜一猜自个儿的哪个小脚指头再动……

仅记得昨日麦苗青青,转眼间麦黄满地了,老家已经没有了田地,也没有了麦子可以割,现在唯有空对路边的一片片的麦黄温馨着儿时的记忆……

刘倩(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