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羌文化街,巨石上写着“中国羌城和大禹文化旅游AAAA景区”。走进寨门,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羌秀制作场面模型,几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羌族少女溪水缠绕,她们有的穿针引线、有的精心编制、有的细细检查,既气派更壮观。
沿着西羌文化街紧靠岷江,有浓郁的羌族特色,路边有造型各异的木头椅。小木亭里有免费阅读的书报,老人们坐一起聊天、喝茶。这里有露天饭店,荞面拌拐肉、玉米煲排骨等美食颇有特色。
祈福林是西羌文化街在新设计中加入的元素,祈福林中的“林”字,得名于谐音“灵”,代表灵气,几棵百年老树见证了汶川的跨越发展,粗壮的树干缠绕着五彩绳,挂满大大小小的人们心意的祈福牌和风铃,这些都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微风吹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让疲惫一天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文化街上的水景观是让人最流连驻足的,人工喷泉装置高低错落,在脚下的小水沟里喷出细小而温柔的水柱,木头打造的小桥边,潺潺流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与水底的鹅卵石一起嬉戏。感觉西羌文化街有几分成都锦里的味道,但又比锦里更舒散,有一种躺在云朵上休息的惬意和放松。适合真正亲近山水的旅人,安静坐下来,看云卷云舒,听滔滔的岷江水向东流去。
西羌文化街每天都有上千人到这里休息游玩。随着各项附属设施和景观的不断完善提升,西羌文化街已经成为汶川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和对外的最好名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