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核桃、板栗、山楂、黄韭……第十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市60余家企业带着近300种特色农产品参展。展会一开始,我市400多平方米的展区就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客商,与我市参展企业交流洽谈。凭借着优良品质及口感,我市特色农产品在展会上一路走俏。
深加工农产品成主打
展会上,来自我市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产品摆满了站台,密密麻麻、琳琅满目。“今年邢台市的参展农产品,近一半都是深加工产品。”市农业局副局长何献国介绍。
来自隆尧县的参展商杜庆科现场摆起了锅、下起了面条,用面香来吸引客商。他告诉记者:“我在县里带动农户发展黑小麦种植,收购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加以精心包装,特意带到展会参展。收购黑小麦,每公斤4.2元,加工成面粉,每公斤能卖到12元。”
威县元亨油脂公司带来了棉花籽油参展,企业负责人司钦学告诉记者:“要是带棉花籽来参展,肯定没销路。但是深加工出的棉籽油已经吸引了好几拨客户来洽谈。我们每加工一吨棉籽,就可实现增值300多元,一个月要从群众手中收购棉籽200吨。”
记者看到,深加工的农产品比比皆是:红薯加工成的粉条、山楂加工成的山楂片、核桃加工成的核桃乳、柿子加工成的酒……何献国介绍:“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已经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
品牌营销成趋势
据观察,几乎所有参展的农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各家企业纷纷打出有机牌、绿色牌、营养牌等,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自己品牌的“含金量”。
在富岗苹果的展台上,摆放的苹果都贴着一个追溯码,负责人赫晓伟介绍,每个苹果都有自己的一个追溯码,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她说:“富岗苹果主打绿色、营养,我们为苹果贴上追溯码,就是为了增加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信赖。”记者拿起两个苹果对比,发现追溯码果然不一样。赫晓伟介绍:“通过追溯码,消费者可以从网站上查到这个苹果种植的每一个流程,包括是哪个人种的、在哪片果园采摘的,都能查询到。”
来自沙河蝉房的参展商将自己的板栗注册了“蝉房香”商标,还在每件产品的上面摆放着有机产品认证书。此外,其他农产品也纷纷标注出自己“无公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等“身份”,增加品牌的冲击力。
农业产业化结硕果
特色农产品种类增加、深加工程度提高,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力度。
临城的核桃产品在我市展区占据了不少“地盘”,从初加工的核桃到核桃露、核桃乳,种类更是繁多。该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5万亩,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薄皮核桃产业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支柱和特色产业。
威县重点发展梨产业带,引进的秋月梨、新梨一号等出现在展台上,和一般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体形,吸引着客商的目光。邢台县在丘陵地区大规模开展酸枣种植,加工成的酸枣汁,也来到这里参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