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丰富的德江

家乡区县: 贵州省德江县

一、自然资源

      德江资源富饶,是一个开发前景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阳光地带”。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萤石、大理石、高岭土、土陶泥、石膏和特级石灰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煤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19180万吨,土陶泥540万立方米,萤石矿770万立方米。其中,德江仁发煤矿和沙溪煤厂是全区规模最大的产煤基地;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为开发建材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理石分布集中,品种繁多,品位上乘,极具开发价值。

二、特产天麻

      满山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合适的气候,德江境内大部分地区适宜于天麻的生长,且品质优于其它地区,1993年在曼谷举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德江天麻就曾以其天麻素含量高达0.23%获得银奖。德江的天麻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德江就以“明麻”驰名省内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县科技局将天麻的人工栽培作为一项科研项目,于九十年代初攻克了“有性繁殖”这一难关,获得了科技进步奖,更是将天麻的规模栽培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德江被列为全省天麻基地县,
       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还专程来德江拍摄了“《天麻之乡》专题片。新世纪初,德江县委、县政府将发展天麻生产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提到了新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天麻,决心做大做强“天麻”这一品牌文章。目前,全县天麻生产已形成规模性生产的发展格局,常年栽种天麻10万平方米,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与此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还加大了对天麻进行深加工的力度,已开发的系列产品如天麻干片、天麻粉、天麻银杏速溶茶、天麻玉米糊等,市场前景看好,产品供不应求。除天麻外,德江的野生药材如金银花、太子参、红丹参、百合、玉竹等名贵中药材有600余种,已建成基地2000亩。
      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用材林和经济林品种繁多,有全国同类材种的五大树王,泡桐王、乌桕王、白果王、长果桑王、柑桔王。楠杆生漆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各国,高山魔芋、关林茶叶、钱家柑桔、稳坪糖梨闻名遐迩,纽荷尔、巨蜂菊等名优水果新品种正在全县普及推广,渐成燎原之势。

三、秀丽山川

      德江山川秀丽,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具有“小三峡”之称的乌江,风光旖旎,峡谷幽深,两岸林木葱郁,融山、水、林、泉、洞、崖为一体,汇雄、奇、险、秀、古、幽于一线,令人叹为观止。大自然鬼斧神工,使县境内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有大龙阡、龙桥洞、白龙洞为代表的喀斯特奇异溶洞风光;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称的高洞、白水泉、冷水岩瀑布;有明代文豪田秋手迹——“黔中砥柱”、天设地造的新滩三层天险、载满船工辛酸的绝壁纤道、绞滩奇观等乌江古迹新景系列;有自然造化杰作煎茶一品洞天、古朴风趣的董家水井石龟,风情万种的楠杆花花桥等神奇古迹;有南宋遗迹——煎茶古墓群,清末黄号军起义遗址梅林寺、黄家屯、九龙屯等文物景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江的“红色文化”。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在德江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云贵高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现存的“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碑、战斗遗址及红军标语,可以说是德江“红色文化”的代表,它与民俗文化、乌江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提升了德江旅游业开发的文化品位。
      宜人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今天德江社会经济发展天赋的优势。

四、古傩文化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化,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举办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视,后经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数年的发掘整理、宣传介绍,德江傩堂戏展出了其古老深邃的原始面貌。1986年傩堂戏赴京展出,轰动文化艺术界,受到了曹禺、冯其庸、华君武、黄永玉、曲六乙等专家的高度赞赏,被誉称为“戏剧活化石”,从而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来德江考察,调研。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戏味浓厚的民间文化活动,是一种驱邪纳吉,酬神娱人,有其鲜明民族意识和艺术特点的傩事活动。主要是土家人为“求子、治病、消灾、保寿的求人畜平安,驱鬼逐疫,祈求五谷丰登”的原始的音乐、戏曲,傩面具全堂24个,代表24神,以“冲傩驱邪”、“还愿酬神”两种表现形式,节目繁多,通常在秋、冬两季进行。傩艺师们戴上面具进行傩祭表演,边唱边舞,经过“开坛”请神,“开调”请戏,“闭坛”送神三个阶段,时间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傩祭表演,酬神娱人,具有音乐、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能做到出神入化。为了显示神力,还有一些特别表演绝活,如“上刀梯”、“下油锅”、“踩红铧”、“开红山”等神奇的傩技表演。

五、民俗风情
      在德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居着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他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族风情。

      一座座土家山寨,似粒粒珍珠,镶嵌在武陵山脉、乌江两岸。这些村寨选址,或依山傍水,安卧在秀丽的溪河谷地;或雄踞高山,错落于葱翠的茂林修竹。坝区村寨,多四合庭院,石板小巷,连成乡镇街区。
      土家人有两种民族饮食,风味独特,声名远播。一种是熬熬茶,另一种是麻糖水。
      熬熬茶又被称为油茶,是土家人喜爱的饮食之一。其制作十分讲究,主要以茶叶、食油、芝麻、花生米、腊肉、核桃、花椒、食盐为原料,经炒制后加水煮熟而成。熬熬茶不仅清香可口,风味诱人,还能充饥解渴,醒脑提神。逢年过节,每当贵宾到来,土家人就制作熬熬茶,拿出精制的大米花、芝麻饼,泡果等盛情款待,围坐火堂,边吃边拉家常,谈古论今,别有一番风味。
      麻糖水是土家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生津止渴,又提神充饥,土家人称麻糖水为“土茅台”。麻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任何厂家生产的啤酒、饮料,在土家人眼里它既是饮料,又是琼浆,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德江土家族有着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土家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吊脚楼阁,那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刻等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土家人的刺绣工艺,更是独树一帜,那一件件、一块块手帕、围腰、枕套、被面,在土家妇女手里,绣花针上下翻飞,五彩丝线左右牵连,于是,河流山川、飞禽走兽、草木花卉,春秋人物,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成了一件件精湛的工艺品,你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土家妇女的巧夺天工。
      德江土家民族习俗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既有热闹风趣的“打闹歌”,又有独具民族特点的“赶年”,体现崇拜祖先的“祭祀”,亦歌亦泣的“哭嫁”,神秘原始的“祭风神”,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等。
      在德江丰富多彩的土家民族风情中,最具影响的要算远近闻名的“傩堂戏”。

六、土家炸龙节

      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是县城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九至十六,历经起水(祭水;2010年起,每逢正月十二由青龙镇龙灯协会举行集中出灯仪式)—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赛龙—炸龙(元宵节)—送龙归海等环节。正月十四、十五白天的巡游,场面蔚为壮观。特别是正月十五晚上的“炸龙”,更是全国绝无仅有。

七、特产天麻

      德江的天麻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德江就以“明麻”驰名省内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县科技局将天麻的人工栽培作为一项科研项目,于九十年代初攻克了“有性繁殖”这一难关,获得了科技进步奖,更是将天麻的规模栽培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德江被列为全省天麻基地县。

安静dxl(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