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旅游业开发“一园一线”构想  

家乡区县: 贵州省德江县

旅游业开发“一园一线”构想  

(一)城郊旅游休闲园的组成

  一是梅子坝山塘垂钓-麻湾砣溶洞,距县城4公里,在德江至堰塘公路线上,梅子坝山塘整修基本结束,主要用途,垂钓、娱乐、休闲;麻湾砣溶洞:洞中有洞,由三个洞组成,洞深度各不相同,分别是15米,30米达,300米不等,洞宽10平方米、50平方米、70平方米不等,,洞中有坝,洞中有水,洞内水源常年流量直径达30公分以上,主要用途,娱乐、休闲、避暑。二是皇家屯登山眺望,距县城4公里,在326国道线旁。皇家屯海拔高度达940米以上,山势陡峭,适宜登山运动,当你登上巍峨的皇家屯之颠,遥望绵延起伏的群山,鸟瞰县城和无边的田野,心中会由然而生气吞万里、海纳百川之感;三是关口山庄-朱家沟水库,距县城4公里至10公里处,在326国道线上,关口山庄主要用于娱乐、休闲、避暑、路边小吃,关口现有寺庙一个,是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的理想之处;朱家沟水库是娱乐、休闲、避暑、餐饮、游船、垂钓。四是12盘:森林覆盖较好,位于326国道旁,与龙泉乡、煎茶镇接壤,沟壑交错,山势纵横,山中有山,水中有水,在这里有森林公园之感受,回归自然乐趣,更有“回头望月”的美景。

  (二)德江-堰塘-木丫寺-露青草场、茶场、林场-思南温泉。

  木丫寺:在德路公路线上,海拔1320米,距德江县城最近的第一高峰,全县第二高峰,有一个简易寺庙,人们可以登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可以烧香拜佛,祈祷平安;到思南温泉途径露青万亩生态草场和茶场以及现代养殖场,感受产业结构调整促农村生产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休息一会,踏入露青林场,鸟语花香,山中有林,林中有水,植被茂盛,尽情享受林中乐趣,就会有不归之情。

  三、旅游开发“一园一线”的有利条件

  (一)以发展朱家沟旅游业为龙头的城郊旅游休闲园的有利条件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朱家沟旅游景区位于德江县城南面,素有县城南大门之称,最远的距县城仅有10公里,最近的4公里,326国道从境内穿过。境内地面较规则,东西两面山峦起伏,地势绵延,层峦叠嶂,为高山丘陵地带,植被丰茂,村民依山而居。在东西山麓之间形成的天然盆地,土地肥沃,良田千亩,是县内有名的产粮区。景区总面积3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93.5亩(其中田7168.41亩,土5025.09亩),牧草地面积17270.2亩,水域面积110.2亩,森林覆盖率56.7%。

  2、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景区内平均海拔642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为970.5小时,年均气温在18.82℃至11℃之间,有效积温4864度,无霜期298天,年降水量1271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生物资源的综合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3、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历史悠久,世代承传的文化有儒教文化、土家文化和基督文化。儒文化中的仁和、性本等先进思想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一代有一代人;土家秧歌、山歌、龙门阵、龙灯、花灯等文化五彩缤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十分重视教育,景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为67.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为8.7%。

  4、淳朴的民族风情。景区内有关口、朱家沟2个行政村,20个村民组,1585户,总人口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5743人,居住有汉、苗、土家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为86.7%。区内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蔚然成风。

  5、较好的经济生活条件。景区内村民主要从事种养业。盛产水稻、玉米、烤烟、油菜、蔬菜、生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条件的改善,一批加工、运输、建筑、零售等个体非公产业逐渐兴起,前景乐观。另外,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劳务收入逐年递增。2008年景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7.5%,达到0.89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5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2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达到2134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08年,景区人均纯收入达到2134元,人均吃粮834公斤,半数以上农户住上了砖房,人均居住面积达33.4平方米;5000多人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6、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区内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现了组组通电,基本做到了一户一表,城乡同网同价;景区组组通公路,连户硬化路4000多米,硬化率44.8%;实施了朱家沟小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有移动、联通机站共3个,手机信号覆盖率100%,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宽带;实施了前进、关口等村民组“一池三改”工程,共建设沼气池600余口。

  7、幽雅别致的旅游环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十里飘香的油菜花海、金黄的稻浪,有巍峨的皇家屯和绵延起伏的群山,有幽雅别致的农家小院,有传播佛教的关口山庙,还有适宜垂钓、品尝、休闲的渔庄,更有那山清水秀、百花芬芳的朱家沟水库。等等。

  8、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土家民居建设和村级一事一例项目实施给我乡旅游开发带来了历史机遇。土家民居建设加快了美化人居环境步伐,村级一事一例项目的实施解决道路交通和连户路面硬化难题。

  (二)“一线”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海拔较高,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20公里,在德江-堰塘-思南过境公路上,是通往思南温泉最佳路段。为“一线”旅游开发创造了环境。境内为高山丘陵地带,山势较缓,林地分布较广,土质优良,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烤烟等作物;气候条件: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全年最高温34℃,最低温零下1℃,无霜期297天,全年雾天较多,有如云端的感觉;基础实施建设:组组通公路,德江-露青公路于2008年底镶边路改造全面结束,交通方便;通讯方面:移动网诺和电信无线网诺覆盖全线;水利方面:近年来,通过烟水配套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95% 的群众饮用了自来水。

  四、发展城郊旅游业的总体思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处于国道线两旁,距县城较近,适宜郊游,适合发展城郊型旅游业。其次,从资源上看,有水库、有山庄,适宜垂钓、避暑,适合发展休闲型旅游业。第三,从民族风情上看,有各种歌舞、独具的民族文体活动,幽雅别致的农家小院,适宜发展娱乐型旅游业。第四,从农村生产习惯和基础设施状况看,有良田千亩,沟渠纵横,阡陌交通,常年种植水稻、油菜、蔬菜、烟叶等作物,适宜观光,很适合发展观光型旅游业。

  综和上述分析,以朱家沟旅游业开发为龙头的“一园一线”旅游开发应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土家民居建设相结合,与文化体育发展相结合,将城郊旅游休闲园建成为集休闲、娱乐、郊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立体型旅游景区,打造成为黔北城郊土家村庄特色旅游品牌。  

怡微仙紫(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