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天麻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黄平县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

植物学史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天麻的记载,称“赤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李时珍《本草纲目》专对此进行阐述,称“天麻”之名,为”后人称为天麻“。

当代日本学者草野俊助1911年发文提及“对(天麻)种子发芽及幼苗成长,至今还一无所知。”此后很长时间,天麻种子发芽情况一直未见报道,因而也无从获得对天麻生长发育全过程的全部认识。1981年,中国学者周铉发表《天麻生活史》(载云南植物研究3(2):197-202.1981),论述了天麻的生活史。

生长环境

天麻生于疏林下,林中空地、林缘,灌丛边缘,海拔400-3200米。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至西伯利亚也有分布。其模式标本采自东亚。

植物栽培

选育苗地

选择湿润透气和渗水性良好、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挖深35厘米,长宽各85厘米的坑穴栽培。选地时尤以生荒地为好。土壤pH5-6为宜。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此外还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种植天麻。

种植天麻先要培养好蜜环菌菌材或菌床。一般阔叶树均可用来作培养蜜环菌的材料,但以槲、栎、板栗、栓皮栎等树种为好。

种子处理

选种:选取当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种选出再筛选,拣除烂麻、畸形麻等劣质麻种,最后确定为个头相当、健壮、外观整齐、个头大、成色好、无创伤的天麻作为次年使用的麻种。

拌种:用新高脂膜10-50倍液拌种,防止病害侵入。将坑底挖松,整平后铺上一层阔叶树树叶及腐殖土,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材均匀摆在坑底,材间距离6-8厘米,每窝放6-8根木材。栽时把密环菌枝紧靠放在木材两侧鱼鳞口处,再把天麻种子放在菌枝和木材处,以便使两者很快建立营养共生关系。之后把剩余的蜜环菌种分成黄豆大小的颗粒,均匀散放在木材中间。之后用腐殖土或细沙填平,轻轻压紧,不留空隙。若种子和菌种、菌枝数量多,可以在第一层上面再栽培一层,方法同上。但注意上、下木材方成”井“字形。最后在上面覆盖细土15厘米左右,盖枯枝落叶,成龟背形,略高于地面,以利排水。

繁殖分类

天麻繁殖主要以块茎繁殖,或可用种子繁殖。但其种子无胚乳,胚未分化,自身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来源。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除普通绿色植物所需的条件下,还需有真菌参加。

块茎繁殖

天麻种植(5张)

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长快,时间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养好菌床。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常用壳斗科的青杠、槲栎、栓皮栎、毛栗等,以树皮厚、木质坚硬、耐腐性强的阔叶树为好。

将选好的木材锯成40-50厘米长的木棒,树皮砍成鱼鳞口。在选好的地块,于栽前2-3个月,挖深25-30厘米、宽60厘米、长度据地形而定的窖。窖底松土整平,铺放一层干树叶或腐殖质土,用处理好的新木棒与带蜜环菌的木材(俗称菌材)间隔摆1层,相邻二棒间的距离为6-7厘米,中间可夹些阔叶树的树枝,用腐殖质土填实空隙,以防杂菌污染,再覆土3-4厘米。同法摆第二层,上覆土10厘米。保持窖内湿润,上盖杂草遮荫降温保湿使蜜环菌正常生长,即成菌床。选无病斑、无冻害、不腐烂的块茎作种栽,大小分开,分别栽培。栽植时,把种麻平行摆放在菌棒间的沟内,紧靠菌棒,用腐殖质土填平空隙,再盖上3厘米,以不见底层菌材为宜。同法栽第二层,最后盖上10-15厘米,上盖一层树叶杂草,保持土壤湿润,越冬期间加厚覆土层,以防冻害。如采用人工菌床和塑料袋栽培,所用种麻为生长健壮的白麻和米麻,由于采用人工控温,栽培时间从11月至翌年4月均可进行。

种子繁殖

选择重100克以上的天麻,随采随栽,抽穗时要防止阳光照射,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间可选晴天10时左右,待药帽盖边缘微现花时进行。授粉后用塑料袋套住果穗,当下部果实有少量种子散出时,由下而上随熟随收。

由于天麻种子寿命短,采下的蒴果应及时播种。播种时,将菌床上层菌材取出,扒出下层菌材上的土,将枯落潮湿的树叶,撒在下层菌材上,稍压平,将种子均匀撒在树叶上,上盖一薄层潮湿落叶,再播第二层种子,覆土3厘米,再盖一层潮湿树叶,放入土层菌材,最后覆土10-15厘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个,每个蒴果约有3万粒种子,种植得当,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为块茎繁殖的种栽。

栽后管理

天麻栽种后不需要施肥,不用松土除草,保持野生状态。应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温15-28度。在根茎膨大期喷施药材根大灵溶液于叶面,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应用遮阳网或树枝遮光降温,防止人、畜踩踏。若遇干旱,可适量浇水。同时在雨季注意防止积水。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并加盖树叶防冻;6-8月高温期,应搭棚或间作高秆作物遮荫,雨季到来之前,清理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以防块茎腐烂。春、秋季节,应接受必要的日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采收加工

一般在春季秋季10-11月采挖。挖出后用淘米水洗净泥沙和天麻表面的菌索,然后放蒸笼蒸10-25分钟,根据天麻大小而定。蒸好直接晾晒或烘干即可,注意阴雨天防止霉变。

药用价值编辑功效用法

1、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味甘,平。

③《医学启源》:气平,味苦。

2、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入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肝、胆、心经。

3、功效: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⑥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⑦《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7]

4、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遇@见(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