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沅江高庙文化

家乡区县: 湖南省沅江市

  引子: 自古以来,湖湘大地就有信鬼好祠之风,流放沅湘之间的诗人屈原漫卷其间,写出不朽的《九歌》,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但这一股吹彻原野的湘楚巫风,这一种梦幻般的感悟能量,又从哪里来?

  7800年前,地处湘西深山腹地的水边高地上,一股浓郁的神秘气息从这里腾空而起,四方冲荡。它是屈原描摹楚地巫风的史前蓝本,是湘人浪漫气息的最早溯源,是湘人精神图景的最初折射,开创了至今仍顽强存活于湖南乃至中国乡土大地的风俗习性。这一股冲动灵气,今天仍在湘人的血液里时时奔腾,感发出别样的生命气质与风景。

  沅江。高庙。中国原始宗教发展史上无法绕开的坐标,缭绕着湖南人性灵深处最隐秘与久远的奇丽与浪漫。

  洪江市岔头乡的高庙是湘西常见的小山寨。这里曾有一座地势很高的庙,每当沅江涨水,大水淹到庙的屋檐下就再也不会上涨了,人们以为神灵显圣,纷纷前来拜叩。高庙之名,由此而来。

  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个几百年来香火旺盛的小寨,如今不仅仅因为这里的庙会而闻名乡里。因发掘了震惊中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高庙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近20年来坚持高庙遗址发掘与资料整理的,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

◆贺刚简历

◆本期主讲 贺刚 采访整理 肖欣 摄影 龚磊

  贺刚,1958年6月出生,娄底市人。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现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文物考古专家组成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历任湖南省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贺刚说的故事

挖过煤,捡过狗粪,当过知青

为夜读翻窗户进教室,拿墨水瓶子装蜡烛看书

  细时候家里成分不好,母亲是地主,社会关系一片“黑”。小学读完后,不能被推荐升学,初中就没书读了,后来找人直接读了高中。毕业后下放当知青,挖过煤,捡过狗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下决心考出去,电影放到家门口都不去看,还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参加复习班时,晚上寝室熄了灯,我常偷偷翻窗户到教室里,用一个墨水瓶子装根蜡烛自习。高考完后填志愿,当时正是全国学习陈景润,他是厦门大学毕业的,老师讲,那是个好学校,就报那里。报什么专业?母亲一眼选中考古,说:这个好,什么时代都用得上,离政治远。

发现两层楼高的螺壳遗存

民工不敢下去 万一塌下来就是活埋

  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当时大家都在澧阳平原扎堆,因为那里到处都是好遗址,是块“肥肉”,不过我却喜欢啃骨头。当时湘西沅水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很薄弱,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我想,那我就去湘西。1984年开始,我在那里陆续发掘了怀化高坎垅和靖州斗篷坡两个遗址,初尝了新发现的喜悦。

1985年,全省第二次文物普查,怀化基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高庙遗址,我多次去实地复查确认后,1991年带队去高庙进行正式发掘。一挖下去,令人大吃一惊,地层堆积中含有大量的螺丝壳和动物骨骼,一般都有两三米厚,最深的地方甚至有7米,约两层楼高。这种典型的贝丘遗址,一般只见于沿海地区,中南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

  当时我们还没有发掘贝丘遗址的经验,特别是那些近7米深的探方,看着头都晕了,民工都不敢下去,给他们加工资也不肯。毕竟再多的钱都抵不了命,万一塌下来,那真就叫被活埋。我只好带头自己一个人下去,每次也不敢呆久了。有一回,眼看着头顶上一条小裂缝一下子变大了,我赶快上去,带人到附近农民家里搬来他们准备建房子的杉木和楼板,支撑在探方里。

怪兽口露獠牙、吐着舌头, “凤凰”还有长睫毛

7800年前竟有如此精美的陶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91年发掘时,我们就在探方里发现了装饰精美的陶器和白陶残片。我一看,上面的獠牙兽面图案做成浮雕状,有点像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两侧还长有对称的羽翅,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7000多年以前啊,怎么可能?是不是从上面的地层中打破掉下来的?

  但几乎是同一时间,我在别的探方也发现了同类陶片,还有飞鸟的图案,头上长有卷翘的角毛,有的还装饰有长长的眼睫毛,它兴许就是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我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当时我们没有向外界过多透露这些重要发现。因为有太多“为什么”盘旋在我脑海里,一下子还找不到答案。因此,2004、2005年我们又对这里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贺刚认为适合搞考古的人,一是要对历史有兴趣,二是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推理能力,理性与感性要有很好的结合。在高庙遗址的发掘与资料整理中,破解陶器上的神秘图案是了解高庙文化特征的重要环节。读者不妨做一做以下与高庙白陶有关的问答题,看看你有没有考古细胞?----所列的答案,为5月16日参加湖湘溯源之旅讲座的部分听众所答。

◆一份有关高庙文化陶器的考卷

考题之一

为什么“凤凰”“练倒立”,獠牙兽面“玩消失”?

高庙白陶表面的精美纹饰极其神秘诡谲。最突出的是獠牙兽面和被人们称为神鸟的“凤凰”。中国史学界及考古界一直公认,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是中国最早的“凤凰”。但高庙白陶上的凤凰,比它还早5~6百年。最特别的是,有的白陶上戳印的鸟纹图像是倒置的,与其它陶器上正置的鸟纹图案完全相反,器底外部还戳印兽面纹,当器物正常摆放时,从外面看不到这些图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A 做陶器的时候可能错版了,就像现在做邮票错版一样

B 可能制陶的人心血来潮故意这么做的,让别人觉得他很酷。

C 因为凤凰喜欢“练倒立”、猛兽善于“玩消失”!呵呵。

考题之二

7000年前真的就有了旋转楼梯?

1991年高庙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高直领白陶罐。上面的画面中间是长有双羽翅的獠牙兽面,其两侧各竖有一个由两立柱构成的“梯阙”,共有四级,还有环梯盘旋而上达于阙顶。这个梯是做什么用的呢?

A 是不是最早的旋转楼梯?人们登高望远,或者站岗放哨 。

B 梯阙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天梯,是这些神灵往来的通道。

C 湘西现在还保留的“上刀山”的那种天梯吧,就是用木头和刀片搭成梯子,人在上面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不过那时候肯定没有刀……

BB静(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