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汉传佛教圣地(2)

家乡区县: 湖南省沅江市

  唐皇“敕赐白鹿寺”胜境重光

1939年,文豪郭沫若为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从武汉取道沙市去长沙市途经益阳时,曾小憩于白鹿寺外。十年后,他在回忆录《洪波曲》里对白鹿寺作了生动的描述:“渡过了资水,在一段高地上,有一座宏大的白鹿寺,隔江和县城对峙,周围松柏挺立,颇占地势……”
资水真是一条了不起的河,在水流无限中,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流域文化,满载着厚重独特的人文历史、只就益阳城区河段上溯下延百里江流而言,便是奇葩朵朵,目不暇接。挺立在古县城对岸白鹿山上、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距东晋古刹栖妻寺不过数百米的白鹿寺,就是这无数奇葩佳卉中的一朵“佛国香花”,至今已有1200余年香火。
历史虽已尘寺封,但有光彩处总能折射光彩。白鹿寺作为现今益阳规模最大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她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实在太多了,就连她的名字,也是缘由那段“白鹿衔花”的美丽传说而来。如今,白鹿寺南接繁华美丽闹市,北临清澄碧透资江,属城中佳境。然而,在唐代,这里却不是这样的。益阳,益阳,资水(益水)之阳,古城在北岸,南岸则是一派丛山竣丘,遍生绿树,青竹漫延,人烟散落,只有秀出林表的会龙山上,有一座突兀高耸的晋朝古刹宝泉寺(现栖霞寺)。
公元806年。一日,净土宗高僧广慧禅师云游至宝泉寺,即被江边这座与会龙山毗邻的山丘所吸引:立足山头,西望宝泉寺,云蒸霞蔚,向北望去,隔江便是城池;脚下,参天古木簇拥中,是古驿道渡口;东南,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唐子民村落逶迤长沙郡。广慧只觉眼中佛光普照,顿生觉悟:此地佛缘深厚!于是,他在山头驻锡,结一茅庵,讲道弘法,与宝泉寺互成呼应。
据传,当年广慧禅师在茅庵聚众弘法时,曾现白鹿衔花献佛奇观,此事流传开来,唐皇(宪宗)获悉,认为乃吉祥之事,龙颜大悦,派人查实,准奏建寺,并差人监修殿宇。“敕赐白鹿禅寺”。“白鹿寺”寺名由此而来,乃唐皇御赐。而寺庙所在的这座山头,便称之为“白鹿山”。约三十年后,迎来宰相裴休护法,对白鹿寺进行扩建,使之更具规模。
白鹿寺自建寺以来,一直香火鼎盛;据记载古寺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两旁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两厢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两厢是禅堂和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与藏经楼。寺内僧众最多时达三百多人。
由于香火之盛,传说之美,山水之秀,历代诗人词客赋予了白鹿寺太多太多的浓浓诗情词结。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奂美仑的白鹿寺礼佛图画。名家如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咏白鹿寺》诗写道:谷朗岩开见佛灯,云遮雾掩碧层层。青山得意看流水,白鹿归来失旧僧。可见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似乎还未进寺,便望见了佛灯,但是由于树木蓊郁,依山造势,碧色层层,寺庙显得有如云遮雾掩。青山绿水相伴使寺庙尽得风流雅韵,当年衔花献佛的那只白鹿若是归来,虽然佛寺更胜当时,但唐时明月已换了宋时风,讲堂之上传经讲法的,也已不再是旧时僧。
做过宋高宗宰相的李纲,贬为湖广南路宣抚使后,在益阳礼佛兴文,游白鹿寺时,被眼中旖旎秀美的山水风光陶醉,亦吟成七绝一首,寺枕清流荫碧梧,绮然景物类东吴;登临忽动思归兴,不待秋夜可鲙鲈。诗人不但给我们描绘出了白鹿寺当时临江高枕、碧梧荫庇、独领高秋的韵致,还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苏杭美景比拟。
明嘉靖年间,白鹿寺和尚多,香火盛,每当黄昏,寺内那口重逾千斤的大钟敲响,声传十数里,响彻益阳古城,伴霞飞月出,被称为“白鹿晚钟”,为益阳“资江十景”之一。
历代僧人们对于白鹿寺爱护、依恋的情结,比诗人们更浓、更深,特别是明、清以来,寺庙屡毁屡建,寺僧护法兴寺佳话甚多。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白鹿寺毁于兵火。寺僧惟光和尚励志重建,四处化缘,得到两江总督、益阳人陶澍资助、仅仅用六年时间,恢复了寺庙旧观。
清末民初,白鹿寺再一次被占被毁。当时住持为海印法师,《益阳县志》记载:“民国初年,白鹿寺被占,海印曾七入京师,两行蒙古,先后十余年筹措资金才恢复该寺。”
海印法师护法兴寺的毅力和情操,也深深打动了益阳当地的善男信女,纷纷解囊相助,信女们甚至捐出手钊头钗等物,以致寺庙修成后,新铸的大钟因融入诸多钊钗,而钗痕外露,成为一口奇钟,记载着一段佳话。1922年,海印法师圆寂。之后,蜀冥、弘畅、熹谷、佛源相继任住持,解放时,寺院僧众走上了生产自救道路,熹谷、佛源率众办起工厂。待安顿僧尼之后,熹谷于1951年去湘潭,佛源则应虚云和尚之邀赴广东云门寺。工厂于1958年合并到市人民织布厂。“文革”中,僧众被驱散,寺院遭毁坏。1972年,城区兴建资江一桥,两座殿宇被拆除,禅寺荡然无存。
1983年,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僧众重返旧址,由政府另择塔林山重建白鹿寺。此时,佛源大和尚已任广东云门寺方丈,回乡瞻礼祖庭,睹此情景,感慨万千,有诗写道:白鹿衔花千载名,耳边犹听晚钟声,曾滋法雨灵苗育,阅历沧桑故地行。一角残痕存旧迹,十年浩劫荡文明,欣逢盛世同呼吁,国教齐兴颂太平。从此,重建祖庭成为佛源一大心愿。他筹资修建大殿,接受政府敦请担任主持。1996年秋大雄宝殿佛像开光,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白鹿寺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建成三层药师宝殿,塑六米佛像金身,请多尊尊贵玉佛,改修斋堂、僧舍。1999年古历9月30日,隆重举行了药师宝殿佛像开光庆典。此后,佛源大和尚为完善寺庙建设,又提出加固北坡,拓宽道路,兴建报恩堂的建设方案。这一项工程耗资达六百万元,于2003年3月峻工。至此,白鹿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全部完成。寺内古木佳卉,奇花异草,僧众逾百人,四时香客云集,香火旺盛,胜境重光,成为益阳乃至湖南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进入盛期,这正是:禅林千载史悠悠,几度沧桑几度修,白鹿衔花今又现,裴亭云树永为俦,法轮大转天时泰,梵刹中兴佛日浮,古德先贤当庆尉,资江长伴晚钟流。

BB静(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