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肉食主义者,我爱极了家乡的六味斋,说到六味斋肉的美味,太原人几乎无人不知。
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太原市六味斋酱肉店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六味斋”的酱肉的品种有酱肉、酱肘花、杂拌、香肠、蛋卷等,风味各异。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六味斋最负盛名的产品是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慈禧太后为经常吃到酱肘子,特赐给送酱肘人一块进宫腰牌,拿着这个“特别通行证”可以直入深宫无须禀报。
六味斋酱肉之所以美味独存,就在于它自开宗立派到如今的二百六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加工方法。从选料、分割,到加入多种药材和调味料,六味斋酱肉制品经卤制、酱制、刷酱而成。装锅时,层次、顺序都有严格要求;煮制时,武火、文火要把握适度,要“一闻二看三摸四听”:一闻肉的气味、二看肉的色泽、三摸肉的软硬、四听汤的浓度,因为煮制过程中严禁掀锅盖,所以要“听汤”。酱汁是卤制酱肉的老汤经滤渣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人工合成制剂。刷酱是六味斋酱肉加工所独有的特制工艺,刷酱是为了保护肉皮,使外形美观,还可以改善口感。 六味斋酱肉外观呈酱红色或红褐色,肉皮油亮,红中透紫,香味四溢,用刀切开后,内部为粉红色,口感绵烂利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仅味道鲜美,同时因其特别配方要用文火慢慢炖煮6个小时以上,使饱和脂肪酸分解据化验六味斋酱肉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到50%,胆固醇降低了50%以上,经常食用还有保健养生的功效,真正做到了“医食同源”。据考证,六味斋的煮肉师傅从未有得绝症的,或与此有关。
由于六味斋产品独特的口味和美食文化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六味斋酱肉,酱肘花就被原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享受了地方熟肉制品的最高荣誉。
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特点,正体现了“以和为美”的中国食文化。在太原的街头开满了好多它的店面,是肉食主义的一大福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