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古斯舞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茅古斯表演:
表演茅古斯的人数10至20人不等,一人身着土家族服饰,饰老茅古斯(土家语叫“巴普”),代表土家族先祖,由他主持祭祖和表演活动,其余为小茅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都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四个单辫的是牛的扮演者。土家人跳摆手舞时,茅古斯的扮演者们事先装扮好,在摆手舞场不远的树林中等待,摆手舞跳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轰然入场,摆手舞立即停止,为之让场,说是“祖先爷”来了。茅古斯的表演内容以反映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为主,诸如“扫堂”、“祭祀请神”、“打猎”、“挖土”、“钓鱼”等,他们全身上下不停地抖动,让所穿的草衣发出窸窣声响,行走用醉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表演者模拟上古人古朴粗犷的动作,讲土家语,唱土家歌,融歌、舞、话为一体。其程序分为“扫堂”(意为扫除一切瘟疫、鬼怪,使后代平安)、“祭祖”、“祭五谷神”、“示雄”(表现全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析求万事如意”等几个大段落,每个段落中细节繁多,如祝万事如意的表演中,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获、打粑粑、迎新娘等等。 茅古斯,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意即“祖先的故事”。属土家族流传至今的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作为土家文化活化石保存至今。主要于每年岁首参与土家族摆手舞中作穿插性表演。
表演茅古斯的人,须浑身裹扎稻草或茅草,俨然以“茅人”象征远古蛮荒时代的先民。其中,一人扮演“拨铺卡”的代表祖先,其余扮演小茅人的则代表后代子孙。演出自始至终讲着土话,唱土歌,语焉不明。表演动作以碎步进退,屈膝抖身,摇头耸肩,左右晃动等动作,显出粗野、诙谐的民族气息。
茅古斯表演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主要有“生产”、“打猎”、“钓鱼”、“读书”、“接亲”、“接官”等段落,粗线条地勾勒出土家族从远古走到现在的发展历史。
形式和特点:
每逢正月,土家族村民结稻草为服,扮演原始初民渔猎农耕等故事,用以祭祀祖先创业功德,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茅古斯表演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及一定的表演程式,以村落或姓氏为单位轮流举办,持续五至九天不等;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等段落。全用古代土家语演唱,以至有些土语今人无法翻译。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粗线条地勾勒出土家族从远古走到现在的发展历史。保留至今的剧目有《做阳春》、《赶肉》(即狩猎)、《捕鱼》、《抢亲》、《甩火把》等。
茅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时曲膝抖身,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的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根据表演的动作内容,可一目了然,如“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舞蹈最突出的特色是服饰原始,身穿草衣树皮,古老大方,颇有原始人的形象;表演者的动作古仆健康,对话时要求变腔怪调,使观者辨认和监听不出表演者是谁,这是舞蹈者最大的成功。
历史价值
1、茅古斯实录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的“酉溪人群”的渔猎、农耕的生产生活,婚姻习俗情况,以及湘西原始毛人的生存繁衍状况,说明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应上溯得更远。
2、茅古斯以丰富的内容与湘西酉水流域旧石器、新石器考古遗址相佐证,扩写了土家族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
文化价值
1、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茅古斯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古老遗产。
2、从戏剧发生学来说,茅古斯是中国戏曲的一条古根,从中可以找到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基本性的创始缘由和载歌载舞表演形式的造因。因此,有些戏曲专家赞它为“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
3、从舞蹈发生学来说,茅古斯是我国民族舞蹈的一条古根,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
4、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茅古斯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其巫词、巫术、巫歌、巫咒、巫祀为人们研究中华上古时期的宗教源要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古斯舞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丌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流行于湘西永顺、龙山、古丈等土家族地区,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我省选送的唯一演出节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