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葡萄”—宿晓红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宿城区

 宿晓红葡萄,原属野生葡萄,俗名“小黑”、小黑葡萄,粒小、颜色探黑色,系宿迁地区独有的葡萄品种,也是我国古老优良酿造葡萄品种,相传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见于1901年的《宿迁县志》上, 其中记载:“宿迂城南半壁甸一带黄河堤(今船行),多处连片棚架栽培黑葡萄(即宿晓红)。”  宿晓红葡萄是江苏名酒之一:“马陵山牌”红葡萄酒的主要原料,该品种原系江苏省宿迁市京杭大运河东堤农家栽培,1954年以来,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农学院、轻工业部发酵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教授黎盛臣、张茂扬、何风仁、郭其昌、贺普超等考察鉴定认为:宿晓红葡萄在国内无同名同物,确认为我国新发掘的古老酿选葡萄品种。

宿晓红葡萄是个优良酿酒品种,生物学特性独特,植物学形态与欧洲葡萄非常近似,具有适应性、抗寒性强和对病虫害抵御能力强等特点,1974年12月在烟台召开的年全国第一届葡萄栽培与酿酒技术协会上,以它原产地“宿”字,有发展前途的“晓”字以及原料少希望兴盛、酿制红葡萄酒的“红”字,正式命名,取代原来的乳名“小黑葡萄”。1975年中央农业部将宿晓红作为我国古老葡萄品种资源外引西班牙、美国、意大利等国。

由宿晓红葡萄作为原料酿造的马陵山牌红葡萄酒曾于1980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全国食品博鉴会金质奖。该葡萄酒曾出口英国、日本、东南亚诸国和港澳地区。

据1982年调查统计,全市“宿晓红”葡萄仅有1323株,零星栽培、骨理粗放,一度频临灭绝状态。之后开始大面积种植,繁盛时期种植面积曾达一万亩以上,1989年葡萄酒厂因经营不善破产,不宜食用的“宿晓红”种植面积锐减,1995年,全市果苗不足500株;到2011年,已经寥寥无几,再度频临灭绝状态,2012年在一农户家寻找到一株30年龄的“宿晓红”葡萄,随即展开嫁接保护,相关报告得到宿迁市相关部门重视,并开辟10亩“宿晓红”葡萄品种培训基地,当年5月份展开规模化嫁接培育,2014年8月,“宿晓红”葡萄成功挂果。

苏小桐(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