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博物馆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筑面积900㎡,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余件。由于博物馆面积狭小,库房与展厅杂于一体,安全设施简陋,“5.12”地震使22件珍贵文物受损,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为了更好地保护独具特色的我县秦早期文物,促进秦文化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发展,提高甘肃省在中国史学界的知名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在征求国内文物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我县计划修建集陈列、展示、收藏、学术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秦文化博物馆。
秦文化博物馆选址在我县东新南路开发区,包括主体建筑和先秦文化广场两部分,项目占地面积43864.7㎡,其中博物馆面积8350㎡,总投资概算3690.78万元,由甘肃省建筑设计院在充分吸取陕西古建设计院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博物馆坐西向东充分体现厚重雄宏的秦汉建筑风格。
“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和摇篮”,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礼县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大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2004年国家文物局等五单位开展的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项目是继中国夏、商断代考古工程后的又一个重大考古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独具特色的礼县秦早期文物,促进秦文化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发展,使秦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提高甘肃省在中国史学界的知名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征求国内文物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县上计划修建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作为礼县的一张特色文化“金名片”,要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创新、特色、一流的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文物保护制度,强化精细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确保馆藏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全面展现礼县的历史厚重感和纵深感,努力把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展示和传承礼县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现礼县文化城市魅力的重要舞台、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推动礼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