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我的家乡——美丽的远安(第一卷)

家乡区县: 湖北省远安县

爱玩爱旅游的人们,看过来啦,本人要发福利了,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远安的旅游景点了!

第一站   鸣凤山

        湖北 宜昌市远安县城之西,丛山中耸立着独立一峰,叫鸣凤山。“如凤之将啸”,是袁中道对鸣凤山的形容。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扩建与修葺,80年代初,一度形成过正月间里十万香客朝鸣凤的盛大场面。

       鸣凤山的特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即:一峰高耸,两面朝阳,三面环水,四面断崖,五龙拱顶,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鸣凤山风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和神秘的道教文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游览区,是三峡地区最典型的“红石公园”。

       鸣凤山山体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408米,以山脚到山顶净高 288米,山势险峻。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樊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万丈悬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  

      相传,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2年),从西天飞来一只金凤凰,落在山巅,俯视群山,喜 出望外,顿时放开金喉玉嗓,久歌长鸣:“仙山在此!”鸣凤山美名由此而来。从梁武帝时起, 山上便建有庙宇,在紫皇宝殿匾额上,至今还可见梁武帝年号。唐时改称火神庙,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又募资扩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 模。鸣凤山一直为道教所主持,属武当山全真教一脉。

  游鸣凤山,可取北路而上。一进入风景区的大圆门,就能看见山崖上两个5米见方的红色石刻大字——“鸣凤”,这是我国当代着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墨迹。再走几步便是“刑部苏爷爷遗靴处”,于石壁之上刻了一个偌大的朝靴。相传苏爷爷只是明万历年间刑部的一个中层官员,等于如今的“ 处级”干部,游玩时,丢了一只靴子,也要勒石纪念,真是好一派“官”气!复前行,迎面又见一人形巨石,酷似观音。在观音石的对面,隔着鸣凤河有一酷似鲶鱼嘴的石岩,名打子岩。再往前走,便有“烟霞洞”、“云霞洞”、“环蓬岛”、“永圣宫”、“三清殿”、“炮台石”、

  “莲台池”和“仙人钓矶”诸景。未曾上山,便让你感到移步换景,应接不暇,真是一个山洞一个神话,一场石头一个传说。

  行至山脚,又让你眼界大开,惊诧不已。一个直径60米、高1米的巨大道教标志——太极图,坐落在鸣凤河边的平坝之上。人言对着太极中心喊话,可闻回声,如同北京的回音壁一般。

  游了太极图后,踩着石墩过鸣凤河就到了登山入口处——头天门。头天门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 着真武祖师、无量佛和头天王爷的塑像。进了头天门,沿天梯登山,石级陡峭难上,一步一身汗,一步一声叹。从头天门到山顶共1988级石梯。遥想当年,先民们凿此石梯该是何等不易!而登山朝拜者又是何等虔诚!

  这里,更值得一看的是鸣凤山大观。鸣凤山大观建 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均依山凿石而建,共5层,高10余丈,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耸立在鸣凤山之峰巅,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师的巨大塑像,四周站立着800灵官——真武祖师的御林军。东大宫为元鹤楼,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萨。西大官称长春楼,殿上供奉着观音菩萨。在三大殿的下面,还有父母殿和王爷殿,供奉着真武祖师的义母和舅舅王善。各殿宇皆红石墙、琉璃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特别是正宫紫皇宝殿,其建筑更是非同凡响,四根直径50厘米粗的楠木大柱,皆用紫铜金水包裹,雕龙刻凤,精妙绝伦;殿顶之上盖有全国各地香客所捐的两千多块铜瓦,正中镶嵌一颗直径30厘米的玉珠,光芒四射,耀眼眩目;殿中的一面法鼓,直径2米,鼓面彩绘太级图案,鼓响如雷,声震九霄,方圆十里可闻其声!各殿菩萨塑像或神圣,或威严,或勇猛,或慈悲,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香火常年不断。此外,山上还有“明月阁”、“清风亭”、“赵公台”、“和合石”、“聚仙桥”、“观音洞”、“南岩宫”、“太阳宫”、“凤鸣楼”和“龙头香”等着名景点,供游人、香客游玩、观赏。

  历代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游鸣凤山留下了一百多篇诗词歌赋,其中明代进士向儒道的一首《三月三日登鸣凤山》正合我今日情怀,拿来借花献佛:“三月山城花乱开,同人携我上仙台,凝眸远鉴乾坤小,索笔分题雅颂来。红树枝头悬日影,碧沙涧里隔尘埃。徘徊不尽登临趣,回首东风一快哉。”

第二站  灵龙峡

       灵龙峡大拐弯生态旅游景区地处长江以北,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百万亩小林海之中,18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茂林修竹,古木参天,花奇草异,植被覆盖率超过95%。景区内由4亿多年的奥陶系石灰岩地貌构成一个封闭式大峡谷,悬崖高耸,怪石嶙峋,10公里河谷水流奔涌起伏,险滩多达20余处,尤其是以近90度的“灵龙大拐弯”最为惊险奇特,被誉为“三峡漂流第一弯”。

  景区内的灵龙峡漂流堪称“华夏第一白水漂”。置身于洁净的空气,绿色的林海,甘甜的水体,秀美的山峰,远古的化石,古老的嫘祖部落,仿若世外桃源。独具农家风味的野山菜和著名的西河冷水鱼、农家熏肉、土酒定让您津津乐道,融入其中,方可真正体验灵龙峡的深山野趣,感受灵龙峡的原始自然风光。漂流时驾着双人皮舟,一路峰秀山美,绿林盖坡,泉流瀑布。漂流上段较狭窄,峡谷深切,水流湍急,飞溅回旋,生态原始,偶尔还能见到猕猴。8公里皮舟漂流落差达百米,惊险刺激。接着是5.8公里的乘画舫或快艇游青龙山大拐弯,此弯360度,有“湖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之称。

      景区内拥有丹霞和喀斯特两种奇特地貌,有被称为[远古地质博物馆]的怪石坡怪石耸立,其形态似物、似禽、似兽,又如塔林、石林、城堡,奇妙无尽。另一地质奇观是景区内的迎龙沟,它连绵的山体仿佛被神力从中撕裂,令人叹为观止。绮丽的山水春鲜、夏翠、秋染、冬素,如诗入画。 相传华夏始祖黄帝与蚩尤交战之时路经此地,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之术的 “娇美蚕娘”嫘祖为其献上丝绸衣物,黄帝龙颜大悦,在景区内的雷家冲与她结为夫妇,从那时起,此地便风调雨顺,龙凤呈祥。

第三站 太清洞

     位于远安县花林寺镇龙潭河风景区太清洞内有一尊高88米的老子天然像,据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的天然老子像。(山是一尊像,像是一座山。)

      太清洞在一条名叫阎王槽的小沟下面。太清洞原名为龙潭洞,为三叠系石灰岩洞,洞内有巨型石笋状如老子,因老子道号“太清”,洞因此得名。主洞分上下两层,面积1.8万平方米。钟乳石密布,是仅次于湖北利川市腾龙洞第二大溶洞。主要景观分布于巨大的穹形洞厅中,有上善池、玉兔归真、太上老君像、金童玉女、优魔神殿等40多处。洞内伏流淙淙,更令人称奇的是洞中有一道落差50多米的飞瀑,响声如雷,跌入暗河之中,令人叹为观止。规划中的老子问天景区将打造成为以道教文化和巴楚文化为主的道教养生的休闲度假区。老子问天景区地处远安、夷陵区、当阳三角地带,景区内太清洞是远安县最大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洞内大厅中央有一座高88米的巨型石像,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老子像。

 太清洞是一座地下宫殿。洞口门厅宽大高阔,可容千人。洞厅壁正中题有当代著名作家王蒙题写的“太清洞”三字,洞厅内穹顶上方,为时任是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所题“洞天福地”四字。由洞门大厅再往里走,经过一米多高的洞中隧道,往下行60级石阶,再向上登108级石阶后便豁然开朗,便来到“太清洞”。洞分上下二层,洞长400多米,深2800米,宽260米,高138米,面积1.8万平方米。据考证距今100多万年,尤其是洞中央一座高88米的形似老子石像引人注目,脸向上仰望,似在向天发问,号称“老子天下第一”。老子身边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石像护卫,旁有“炼丹炉”和金童玉女,还有一座高40米的白玉塔,称之为镇洞灵塔。洞厅北有石状似三人在下棋,下有一地下暗河流水淙淙。洞厅西有一平台,能容纳千人。洞厅西南有一称之为“伏魔神殿”殿堂,内有形似伏魔大帝关羽塑像以及据说是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阁”。洞厅南有一白玉榻,上有玉柱环绕,珠帘垂幔,据说这是老子的“白玉寝宫”,如梦如幻,堪称人间仙境。

 

未完待续。。。。。。

 

(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