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井陉县就有生产氧化钙的传统。1958年,省地质局综合地质大队对井陉石灰岩储量进行了普查,并提交了井陉地区石灰岩普查报告。报告显示,石灰石矿在井陉县分布广泛、储量大、品位高,氧化钙含量达到55%,接近理论数值,是长江以北最好的石灰石,总储量约130亿吨。
1974年,井陉县地都村在党支部书记段贵的带领下,通过本村在石家庄市技工学校化工厂任技术科长的李喜科,引进了井陉县第一套碳酸钙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3000吨,吨售价120元,年产值36万元。1976年由于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国内碳酸钙供不应求,南峪等村又相继建了几个生产厂家,到1978年,全县共有碳酸钙生产企业4家,总产量1.5万吨。从1978年开始,井陉县钙镁产业经过起步发展、规模扩张、提挡升级三个阶段,到2003年底,钙镁产业已成为井陉县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1994年)。1978年,县革委、县计委、工矿站在南峪召开现场会,号召全县大上碳酸钙生产企业,同时,县计委拿出一定量的钢材、木材、水泥、煤、电器设备指标扶持碳酸钙企业发展,随后有上安东、武家庄、威州等公社、村兴建钙厂。由于碳酸钙生产企业大部分是村办或社队企业,到1982年,井陉县社队经济委员会成立了“井陉县碳酸钙公司”,并以建厂时间、顺序对企业进行冠名,形成了井陉县碳酸钙一厂、二厂、三厂、四厂等。1985年河北省磷矿地质大队在王峪、米汤崖对白云石矿进行了普查,经初步勘察分析,氧化镁含量20以上,是制取碳酸镁、氧化镁的特好原料,尝到了“甜头”和有了一定基础的地都村又兴建了我县第一家镁盐厂,生产氧化镁、碳酸镁。到1994年,全县钙镁企业发展到48家,年总产量30万吨,初步形成了“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山山放炮”的发展局面。这一阶段,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产量规模小。大部分产量在3000-5000吨之间,最大生产规模8000吨。
(2)工艺因陋就简。煅烧大部分是土窑,烘干是土炕。
(3)产品质量低。产品各项指标能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的很少,有的专家甚至说“井陉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卖石头”。
(4)钙镁企业大部分是乡办或村办集体企业。
2、规模扩张阶段(1995年—2001年)。199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钙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口号,要求全县大上钙镁生产企业或进行扩大再生产,在全县形成了“户办、村办、乡办、联合办”的良好局面。1998年,为引导和规范钙镁行业发展,成立了“井陉县钙镁行业协会”,并选举产生了会长、付会长、秘书长,康和义当选为首届会长。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企业外出参观、学习,2004年,经过争取,在我县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委员会碳酸钙专家组工作会”化工学会秘书长刘其昌、碳酸钙专家组组长练恩生、清华大学教授向兰等17位国内行业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在参观考察了氧化镁总厂、陆德化工、华北钙业、呈龙钙业后,就工艺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开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全国性行业专家组会在我县召开,在我县尚属首次,极大推动了钙镁产业的发展。到2001年底,全县钙镁生产企业发展到93家,总产量100万吨。这一阶段有以下七个特点:
(1)绝大部分钙镁集体企业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改组、改制,企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2)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提高,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48家,2万吨以上企业25家,5万吨以上8家。井陉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钙镁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西欧各国总产量的总和,比日本国产量还多20万吨。
(3)生产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全县基本上淘汰了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土炕干燥工艺,引进了部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4)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产品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部分企业还建立了检测化验室,有的厂家还通过了ISO9001认证。
(5)科技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生产开始从单纯的资源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企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多,如太行化建公司投资25万元与清华大学签定了“超细活性碳酸钙生产技术”合同。
(6)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井陉碳酸钙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只求量的扩张,不求质的飞跃。不论是新上企业还是原有碳酸钙企业扩建,都是生产普通轻质碳酸钙,企业很少在功能化、专用化、系列化产品的开发上下功夫,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加速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市场空间内销售,当遇到阻力时,开始互相压价,互相拆台,造成大部分生产企业保本或亏损运行。二是阻碍了井陉碳酸钙行业的科技进步速率,由于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开发新产品或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恶性循环。三是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用优质石灰石资源生产低档次的普通碳酸钙,造成出卖资源的现状。
(7)污染严重。钙镁产业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环境保护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三废”污染严重,不仅企业外观形象差,而且影响了周遍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3、提档升级阶段(2002年-今)。2002年6月,县政府召开钙镁行业工作会,下发了“关于加快钙镁产业提档升级 建设中国钙都的实施意见”,会议对钙镁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做大、做优、做高、做强钙镁产业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安排,这次会议正式揭开了钙镁产业提档升级的序幕。2003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三张名片”,“中国钙都”作为“三张名片”之首,对促进钙镁产业提档升级步伐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2003年8月19日-22日全国碳酸钙行业年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对我县钙镁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授予井陉县“中国钙镁之乡”的荣誉称号,这更加坚定了县领导和企业发展钙镁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企业中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科技,个个开发新产品”的良好局面。截止到2006年底,全县钙镁生产企业达到115家,年生产量150万吨。这一阶段有以下特点:
(1)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
(2) 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钙镁生产企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引进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进行“三废”的综合治理和利用。
(3) 生产装备进一步提高,先后引进了槽式化灰机、窑气净化、自动出灰、列管碳化等生产新设备,提高生产装备水平。
(4) 产品档次明显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无到有,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欢迎访问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727191235
欢迎访问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j0727
欢迎访问新浪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114348483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ser/default.aspx
我的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shijia_jingxi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