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

家乡区县: 甘肃省卓尼县

杨积庆(1889~1937),男,藏族,甘肃卓尼人,是世袭的第19代卓尼土司。卓尼的最后一代土司是杨积庆先生的次子杨复兴,1949年杨复兴率部起义,终结了土司制度,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两代土司成为了甘南藏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团结的楷模,留下了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

当红军长征到甘川边界时,杨积庆就得到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电报,要他在沿迭部达拉沟一线各峡谷关口部署堵截红军,坚壁清野。协同鲁大昌的十四师将缺衣少粮、疲惫困乏的红军围歼于深山峡谷之中。此时,杨土司假意受命,虚张声势调兵遣将,将手下的二万藏兵分布各处。指示下迭部仑官杨景华:红军来了不要堵击,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严饬群众不得向红军放冷枪,秘密与红军联系,粮食不必坚壁清野。杨景华接土司手令后,即刻召集迭部各旗总管、头人,按土司命令分派任务,由尼傲总管率部抢修达拉沟、尼傲峡栈道。由杨景华到崔谷仓与红军接头开仓放粮,给红军每人一斗粮(小斗,10市斤),支援红军粮食30多万斤。

党中央和红军在甘南藏区不仅没有受到阻击,而且得到了大批粮食、军鞋等物资补充,9月14日,主力红军和党中央机关到达迭部最大的佛教寺院旺藏寺。毛主席住在旺藏寺附近的次日那村阿尼家的二楼厢房里。藏区同胞从土司到百姓都为红军“打下腊子口,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而珍贵的支持。

1936年,当年红四方面军沿红一方面军线路进入甘南藏区后,杨土司仍然是让路护道、开仓放粮,使红四方面军顺利再克腊子口,在临潭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当红军离开藏区后,杨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随大部队走的伤病员、小战士200余人,使其不遭国民党毒手。

杨积庆做的这一切,被国民党鲁大昌部所知,鲁大昌阴险诡诈,视杨土司为大患。密谋策划,派其心腹营长率队潜入杨土司住地博峪,利用土司内部矛盾,策动土司手下团长姬从周、方秉义叛变,将杨土司一家包围,杨土司等人挥枪抵抗,然而终是寡不敌众,与长子杨琨、长媳、孙女等7人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之下。这天是1937年8月25日,卓尼县志史称:“博峪事变。”

杨土司和藏族民众和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结下的深情厚谊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恒雪素(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