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地处边陲的潮州任刺史。在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韩愈骑着高头骏马,面对簇拥的人群,心情十分激动。这时,一个容貌奇丑的和尚,口露两颗长牙,夹于人群之中,韩愈一眼瞥见,低声地告诉跟随的官员:“这人一定是个恶僧!”随员理解这位新上司反佛及僧的心情,不禁呵呵大笑。
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禀道:“启禀大人,这东西是昨天那个丑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不由吓了一跳、里面包的,竟是两颗带着血迹的大长牙。他急命跟班传那个和尚进来询问,可是那个和尚已飘然无踪了。州吏告诉韩愈说:“禀大人,这个和尚经常在城内的寺院往来,据说是个善良的云游僧!”韩愈闻言,内心深感不安,负疚地对大家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给一个人下结论,枉屈了好人,这个教训大家都要记住啊!”
他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到那和尚常来居住的寺院,以示歉意。于是,僧人便易其寺名为“叩齿庵” 。
原来,这和尚就是有名的法师大颠和尚,韩愈也早闻其名。即修书一封,写上“久闻道德,切思见颜”云云。焉知派去的人,却捎回一个“空”字。大颠果然不愿应邀前来。
韩愈忖度大颠必定误解他的好意,便另修一书,更恳切地陈叙邀见之意。可是大颠对来使避而不见,而且命门徒惠匀佯称:“师父云游未归。”
韩愈又一次修书,邀请大颠。
大颠禅师接受了韩刺史郑重三请的盛意,渡海到潮州府衙会见韩愈。
他们这次会面,对各自崇仰的学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谈经论道,好几天之后,才送大颠返回灵山寺。
不久,韩愈来到灵山寺,拜访大颠禅师。
大颠禅师用佛门的礼节款待韩刺史一行,当晚把他们留在寺内安歇。大颠命门徒三平烹茶招待客人。韩愈诚恳地请教大颠和尚:“下官公务繁忙,无暇观阅佛经,为了广增见闻,禅师何妨将你事佛的要领告诉我!”
大颠和尚对佛教禅宗的修炼已登堂入室。他为了显示禅宗的奥妙,便“入定”良久而不答,反而问韩愈:“你懂得其中的奥秘了吗?”韩愈莫名其妙,沉吟不语。其门徒三平见状,故意敲禅床三下。
大颠严肃地说:“你敲床做什么?”三平急忙跪下叩道:“师父之意,乃告韩公‘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意思是,先以定力平息杂虑,然后依佛理进行修炼,以期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韩愈闻言,若有所悟地说:“和尚门风高峻,下官领会令高徒的启示,明白了你们佛法的要诀了!”
大颠禅师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他们谈经论道,切磋砥砺,无拘无束,感情愈来愈亲密。
此后,韩愈与大颠又互相访候,友情与日惧增。
元和十四年十月,韩愈忽然接到皇帝的圣旨,命他闻旨即走马移任袁州刺史。时间十分急促,转眼就要离开潮州了。他十分珍惜和大颠和尚结下的情谊,便特意再登灵山寺,亲自向大颠道别。
凉风飒飒,马儿嘶鸣,两人互致珍重,别情依依。韩愈感慨地脱下身上的二袭官服锦袍,郑重地奉赠大颠禅师作为留念,以寓“依依惜别”之情。
韩愈离开灵山寺,离开潮州城,奉旨到袁州赴任去了。
大颠特在该地建一精致亭子,把他们交往的事迹,勒石立于亭内,取名“留衣亭”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