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老虎火”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井陉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张井村的“老虎火”是极富特色的传统焰火艺术。在沉寂多年后,2月12日晚,该村举办了大型的焰火表演,拉开了马年井陉民俗游的序幕。

2月12日,记者一路驱车来到大山里的南张井村,探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老虎火”。

“偷老杆”,是当日一早要进行的重要习俗,数十名村民合力扛着长长的“老杆”,将其竖立在燃放现场。此外,在“老杆”前方,还摆放了一些祭祀用品,也就是“供杆”。而前去“接火”的人,则抬着纸做的“老虎”们,绕着南张井村走了一大圈,随后,这些“老虎”及其它道具内部被装进了火药,等待晚上的燃放表演。

当晚20时整,燃放正式开始。现场周围的土坡上、房顶上,只要是可以落脚的地方,全都站满了人。顷刻间,数百平方米的燃放场地上空升起一团团灿烂的烟花,让所有的观众目不暇接。落地桃、大梨花、垂杨柳、金宝莲……各式各样的烟花在地面和夜空中竞相绽放,引起大家的阵阵欢呼。

但最让大家期待的,还是“老虎火”。在场地正中央,带着轮子的四只“老虎”先后被赤膊的一群小伙子拉了出来。小伙子们拉着“老虎”在场地中央转圈的同时,“老虎”身子里的火药也被点燃,在观众们的喝彩声中,喷着烟花的“老虎”不停在场地内狂奔。虽然已经气温很低,但如同拉车的赤膊小伙们一般,所有人都已忘记了寒冷,完全沉浸在焰火的快乐海洋中。

“张飞登鼓”、“猴捅马蜂”、“火烧战船”……在燃放“老虎火”的同时,这些烟花也被先后点燃。接着,“十二连灯”、“老爷开门”、“仙鹤透蛋”依次被点燃。最后,当数十米长的焰火瀑布亮相时,所有人都兴奋得跳了起来,“真是太漂亮、太震撼啦!”

一个半小时的焰火,不但让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们大饱眼福,就连本村的村民也过足了瘾。记者了解到,“南张井老虎火”显示了明清烟花本色及传统工艺制作。因主要原料为柳灰、硝、硫磺,燃放时不等花火落地,燃烧点已过,故安全系数高。“老虎火”曾被视为“官火”,井陉县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张家井叫闺女——看火”,足证其名气之大。其作火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焰火宗师。因此,这种极富特色的传统作火艺术,2007年先后成功申报为石家庄市、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村里的焰火曾中断了15年,近些年也很少燃放了。”从井陉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口中记者得知,此次举办的燃放活动规模很大,也是马年井陉民俗游的开幕大戏。

欢迎访问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727191235
欢迎访问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j0727
欢迎访问新浪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114348483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ser/default.aspx
我的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shijia_jingxing.html

简简单单的小生活(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