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尚自贵

家乡区县: 云南省芒市

 尚自贵 (早读Maran Zau Tu),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12岁步人政坛,历经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朝代,以他的聪明才智,坚毅精神,在边地一跃成为景颇族山官中的显赫人物。   邦角(Banggo),清代属石婆坡隘,民国期间曾设石婆坡乡,解放后属梁河县五区,1952年建邦角乡,1956年建邦角文化站,1958年由梁河划人陇川岗巴文化站,今属陇川县王子树乡邦角行政村,位于乡政府北偏东9公里的半山坡上,为村公所驻地。   解放前,邦角山官已经传袭4代,成为今德宏地区最大的山官,其代表人物即是末代山官尚自贵。  尚自贵清光绪三十年(1905)承袭邦角山官及石婆坡隘副抚夷之职,协助刘家抚夷管理石婆坡隘地方事务。民国15年(1926)任石婆坡乡乡长、抚夷。民国22年(1933)担任腾冲保商大队长,组训壮丁护路,缉捕盗匪,维持地方社会治安。日寇入侵德宏以后,尚自贵组织民兵参与梁河曩宋河南岸阻击日寇扫荡的战斗。其子尚德忠、尚德国也带民兵参与遮放、芒市地区的抗日斗争。民国34年(1945),因刘、尚两家争斗仇杀,尚自贵被革除抚夷、乡长职务。民国37年(1948)3月,英殖民主义者在中缅交界处的八莫召开秘密会议,怂恿景颇族闹独立。尚自贵拒绝参加,并将英文信函交给地方国民政府。民国38年(1949),尚自贵原乡长、抚阿夷职务恢复,并被保山专署委任为梁河第一区联合自卫队副总指挥。  新中国建立后,尚自贵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感召下,宣布放弃山官剥削制度,当选为德宏州政协副主席,为边疆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他对家乡的社会事业十分关心。从邦角到小陇川要经过罗卜坝河,旧社会没有桥,雨季洪峰时,人群牲畜通过,时有冲走淹死的。他以民族上层人物身份多次向各级民委反映,县人民政府很快拨出专款,于1955年在界岭河段修起一座石桥。他不懂文化,但他懂得要复兴一个地方,首先必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积极向上级反映,要求在邦角开办一所小学,很快得到政府的同意,于1955年派来两位教师创办学校。建校时,没有校舍,他就腾出家中厢房一格来做教室。他发动临近受益寨子民众帮助学校挖地基、抬木料。他到州上工作以后,每年春节回家他都要到小学来走走问问,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办学中的困难。   尚自贵身材魁伟,秉性刚强,胆识过人,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官生涯中,他做过一些有违历史发展的事,如,为了和刘家争斗,不惜动用人力、财力,从而加重对百姓的封建剥削。边疆解放初期,他受反动势力的煽动,对党的民族工作持怀疑态度,以致出走缅甸,后经多方启发教育,方大梦初醒,回到祖国怀抱。其子尚德忠参加江东杨世林匪部抵抗解放军,后又出国参加国民党残匪,任独立营长。尚自贵对儿子所为,深感不安,但又无所适从,这是他一生中留下的最大遗憾。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尚自贵和其他民族上层人物一样,身心受到摧残,但他始终坚信共产党的政策是好的,站在人民一边,自觉接受思想改造。1974年因病逝世于昌宁,享年81岁。1979年4月,中共德宏州委召开追悼会,为其平反昭雪

小叶片(2015-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