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位于潮阳东部沿海,西隔练江与潮南井都镇相望,与潮阳中心城区接壤,总面积38.5平方公里(其 潮阳区海门镇中海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6公里,辖16个村(居),人口11.43万人。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农(渔)业产值4.9亿元,工业产值4.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852元。
莲花峰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景”之一,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55万人次;位于镇外四片区的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现有面积5.5平方公里,1993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1月起与海门镇合署办公。莲花峰风景区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景色迷人,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游客高达60万人次,是国家首批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公元一二七八年冬,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匡宋抗元,倾家产以充军饷兴师勤王,转战于粤东大地,追寻幼主帝昺至莲花峰,在此登峰望帝,但见苍海茫茫,水黑云寒,帝影无踪,见巨石俨若莲花之状,故将之命名为“莲花峰”并刻石,又在安营造饭之石上挥剑刻下“终南”二字,以示抗击外族侵略的决心,留下忠踪故迹。尔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名仕慕名而来,留下的诗词题赋近百幅,充分表达对爱国志士的敬仰之情。为纪念文天祥精忠卫国的精神,激励启迪后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富强而拼搏进取。1987年在莲花峰旁竖立文天祥石雕像,像高16米,由74块花岗岩雕琢拼凑而成,神态凛然,令人肃然起敬。雕像两侧有二棵高大茂密的丹青树暄染着爱国者的高尚情操,犹如在向人们倾诉着文天祥艰辛的抗元史,倾诉着精忠卫国的爱国故事。“凌风劲节、铁骨丹心”乔石委员长的题词正是对文天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一直激励着我们年青一代,1995年,海门莲花峰文天祥塑像已成了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达300多次,受教育者超过15万人,其中以青少年学生为多,约有10万人。
莲花峰景区经配套完善了万人冢,忠贤祠等景点的建设,使之与文天祥石雕像联结成一体。配套建设逐渐完善,如纪念文天祥的忠贤祠,原祠始建于明万历甲午年(公元一五九四年)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多年失修渗漏。1997年,对该祠进行全面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使该祠更具教育意义。墙壁镌刻有文天祥的两幅书法作品,整祠显得壮观严肃,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到文天祥匡宋抗元,浴血卫国的烽火硝烟的岁月中,给人以思念,让人缅怀先烈,激励青少年一代的爱国热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