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师旷

家乡区县: 山西省洪洞县

师旷(前600?~前530?),春秋晚期晋国著名音乐大师,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字子野, 因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
师旷在音乐艺术方面造诣极高。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他非常重视音乐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认为乐能通山川、耀祖宗,还可自慰,是国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他把乐分成清商(靡靡之音,亡国之乐)、清徵(祥瑞之音)、清角(最上之音)三种。相传他为晋平公奏欢悦之曲,一奏有玄鹤二八集于廊门,再奏鹤舒翼而舞。又奏悲怆之曲,一奏白云从西北起,再奏风雨骤至飞廊瓦。显示出他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艺。
文献记载,当晋悼公、晋平公之世,师旷为太宰,不离国君左右,向国君进言为君之道,匡 国君,求圣治。他禀性刚烈,正道直行,具有不畏权势的正直品格。在政治上,他主张为政 清明,德法并重;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对德才兼备者委以国家重任;在经济上,他主张富国强民;在统治手法上,他主张“广开耳目,以察民情”。他还提出“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 于左右”的积极主张,认为国君应“踔然独立”,这样才能避免失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还随平公多次出征讨伐,并曾代表晋国出使周朝。悼、平二世,君主贤明,政平民阜,为 重振文襄霸业,师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师旷具有初期的民本思想,倡导仁政,反对黑暗政治,他的宇宙观承袭了春秋时两面性的宗教观念,重人与重神思想相互杂糅。他的“炳烛之明”的劝学思想富有现实教育意义,成为学无止境,永远进取的箴言。 据文献记载,师旷著作甚多,但大多流失。今存《禽经》1卷,传为师旷传世之作。又云《神奇秘谱》中《阳春》、《白雪》、《玄默》三曲均为其所作。
洪洞县城东南10公里师村为师旷故里,师旷墓犹存。

teresa(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