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长城

家乡区县: 皇岛市海港区

秦皇岛长城
在秦皇岛,长城扶摇直上,腾跃于群山峻岭之间,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龙脊”。
明代,万里长城叫做“边墙”。最初由开国大将徐达等所筑。万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建议增修蓟镇(秦皇岛到北京一带)“空心敌台”,以增强防御能力。这种空心敌台,标准规格为三层,台顶见方十二尺,可驻守三十至五十名士兵。建筑材料砖石灰泥等由从事修筑的北兵自制,筑成之后,经常驻守的任务由南兵担任。
数十载后,一千二百座空心敌台横亘在燕山山脉之中,成为明代防御北方部族俺答、土蛮的重要屏障,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长城的模样。
戚继光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喜爱操练和阅兵,体格强壮,动作敏捷。他经常巡视各部,曾驰马到长城外二十里,还亲自用绳索攀上悬崖的烽燧。于是,我们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与一代将星戚继光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长城边塞城子峪原有两株戚继光亲自命名的“友谊松”,惜一棵在长城抗战时期毁于日本人的大火。另一棵在村民的救护下,幸存下来,至今枝叶繁茂。在天马山山顶,有他手书“天马山”三个苍劲的大字。并有他的塑像屹立于此,俯视沃野千里。梁家湾的东峪峡谷里,有手下参将张臣为他铭刻的记寿石碑,是为“香山记寿石”。在花果山的隐秘之处,一个形似龙头的山峰下,一泓飞瀑倾泻而下,崖壁似巨龙鳞甲,终日不见阳光,布满苍苔。随同戚继光守蓟镇的参将傅奇留下了四个苍劲的大字“龙吐天浆”!,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至今颜色鲜红,宛若初绘。界岭口关的金台银台等长城关口,无不有他的苦心布局和设计。长城布防的严谨,从而保障了蓟镇数十年的安全。
然而,和有明一朝的许多将领一样,戚继光仍然不免以悲剧结束。阳历1588年1月17日的清晨,他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
……他们是最初的户外爱好者。走遍了秦皇岛山山水水。
但是,代表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龙脊”,却永远的保留下来。而且,一再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坚固堡垒。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窥伺了关内很长的时间后,向内阁发了一份请求入侵关内的报告。在列举了许多的理由之后,特别著明一点,说中国自从宋朝以后,就丧失了“侠”的精神,没有了武士的魂魄。言下之意,中国人就是弱民。这真是莫大的侮辱,利益驱使下的强盗逻辑。它忘记了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侠的遗传基因,忘记了“弃身锋刃端,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千年前就“扬声沙漠垂”了。只不过是普受道德礼仪教化的国人还没有认为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于是1933年,就发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抗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由此喊出。中国军人“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从山海关、九门口、义院口、界岭口、冷口、古北口、喜峰口等地,中国军队依托长城天险,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作殊死搏斗。虽然战斗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军人、中国人那种以身赴死、决不妥协的斗志,永远让敌人记住和胆寒。

一戴豪杰(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