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俗称“千顷洼”,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冀州、枣强之间的三角地带,是华北平原惟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I、II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有植物370种,昆虫194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7种,鸟类296种,兽类17种,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底栖动物23种。在众多的野生动植物中,尤为突出的是鸟类资源,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金雕、白肩雕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44种。每年在这里营巢繁殖的夏候鸟有数十万只,以须浮鸥、黑翅长脚鹬等为主,越冬的灰鹤有3000多只,雁类上万只,遮天蔽日的灰椋鸟更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位于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古城建于汉高祖六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之称。汉城墙、明城墙、众多汉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飞升上天的许多传说再现了衡水湖历史。
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改道,冲刷形成了一片洼地,常年积水,史称“千顷洼”,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深水面积19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渔歌唱晚,素有“北方江南”之称。水源主要来自卫运河、黄河和长江水,可谓“容长江、黄河于一湖―――衡水湖”。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位于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古城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之称。汉城墙、明城墙、众多汉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飞升上天的许多传说再现了衡水湖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让人无不感慨衡水湖的神奇与秀美。
衡水湖具有蓄洪防涝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功能,它不但造福衡水人民,而且对调解周边乃至京津地区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她还是南水北调的调蓄水源地,为衡水及周边地市提供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发挥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巨大。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11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衡水视察时,十分关心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要搞好宣传,把衡水湖这片湿地保护好。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衡水市委、市政府按照打造衡水市生态品牌、城市名片、带动衡水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了湖区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建设和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衡水湖旅游的请关注我: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unhuan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9356207.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