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门户---松桃

     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的花垣、凤凰相连接,同重庆的酉阳、秀山接壤,区位适中,交通便利,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松桃是苗族集聚居住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武陵山区至今保持苗族传统文化突出而显著的一个自治县。全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县境内交通便捷,铜秀高级公路,鲇秀、松吉、凤大油路贯通全境,铜仁凤凰机场就在其大兴镇境内,现已开辟多条旅游航班,渝怀铁路入黔第一站松桃站已运营多年,杭瑞高速松桃段已建成通车。

     松桃东邻张家界风景名胜区,西靠重庆大都市,北临三峡旅游区,南依省城贵阳,其直通半径都在250公里之内,是大武陵旅游圈中的黄金旅游目的地,也是黔东旅游重点开发的民族风情旅游区。神奇秀丽的梵净山东线原始自然风光,有着“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猴窝 ”之称的梵净第一水乡--冷家坝、武陵山脉海拔最高的亿年溶洞群--潜龙洞、上千年历史文明的梵净古都中国滚龙艺术之乡--寨英古镇、六百年风雨沧桑的苗疆古军事城堡以及由此诞生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南方长城、神秘而古朴的中国戏剧活化石--苗傩愿戏、离奇的巫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都将使我们走进这人类疲惫心灵最后美好的家园。

     其中值得你一去的地方有:

     云落屯在松桃县城南郊两华里处,平空突起赭石一方,高数十丈,顶长二百米, 宽百米余,其势巍峨,耸入云端。因时有彩霞飞舞,瑞云缠绕,故名云落屯。石屯为南北走向,两端陇起,中间低洼,状如马鞍,因而古时又名“马鞍山”。整座屯身由藤蔓植物覆盖,色浓如黛,浑然一体,山石奇异,嶙峋多姿,花草如织,争芳斗艳,佳趣天成,堪称一绝,为松桃八景之一,丹霞奇观“云落耸翠”。

寨英古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 距县城53公里,松江油路贯穿全境,是中国历史上川楚之民最早进入贵州朝靓梵净山宗教朝圣的梵净东线古道必经之地,它也是迄今为止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它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进入梵净山区的屯兵之地。其城内的古城墙、古城门、水门码头、古石板街道、八大商号及桶子屋民居、会馆等遗址尚存,更见当年的热闹繁华景象,是一座苗汉文化交融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古镇,时有“小南京”之称。上千年历史悠久的滚龙民间艺术使其当之无愧被冠以“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

潜龙洞风景区位于松桃县境西部乌罗镇境内,其海拔1300米,是武陵山脉最高海拔的古溶洞群,也是几十亿年前罕见的生长于白云岩石层中的古溶洞群,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洞内八百米河西走廊、万人聚会的潜龙大厅、洞中西湖,滑腻如油的黑色晶泥、冰清玉洁的南极冰天、梵净山九龙天池姊妹花-潜龙天池,天龙八部神功绝学-降龙十八掌惊现洞中的石壁上,若隐若现,让无数江湖豪杰趋之若鹜,叹为观止……还有上亿年翘首东盼的钟乳石神龟无不期待着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旅游观光。这些美丽自然的溶洞风光,古朴独特的民居建筑和淳朴、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浪漫迷人的田园生活,使其被称之为梵净山东麓最亮丽的明珠。

“黔东草海”位于松桃盘石镇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海拔800-1300米,与湖南湘西接壤。2009年,利用省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资金1500万元,整合石漠化、国土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5600万元,全力打造“黔东草海”,建成高标准人工草场2.3万亩。依托草场建成圈舍2.25万平方米,投放种羊15380只,种兔5680只,牛1250头、野猪865头、肉鹅2300只、山鸡8800只,发展农户650户。形成“围栏放牧 林下放养 舍饲圈养模式”和“养殖 旅游经济配套模式”。

响水洞距松桃县城东1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至1200米。位于省道线铜仁路段与松古干线交汇处,交通方便。据《松桃厅志9形胜卷记载,响水洞是松桃八景之一,称“响水泉飞”。响水之之美在于水。北面的粑粑山和东面的岩台各有一个出水洞,泉水终年奔涌。粑粑山峭壁间涌出的泉水,飞流直下,水石相击,轰然作响,憾人心魄。飞泉旁一大型溶洞与之毗连。溶洞宽敞幽深,石钟石笋琳琅满目,形态万千,把乌龙腾,飞-雪原、苗乡飞瀑、天灵相公点兵、骏马嘶鸣……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洞底有潜流,闻其声,难见其形,“响永洞”因而得名。

苗王城风景区是松桃苗族自治县豹子岭·寨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主要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峡谷自然风光、苗疆古战场军事文化遗址,苗族民俗风情十分突出,也是湘、渝、黔边界地区保存规模较大的苗族战争历史文化遗址,极具旅游开发和研究价值。

大路风雨桥位于大路乡所在地街头,距松桃县城45公里。大路乡与四川省秀山县兰桥乡相邻,风雨桥是秀山县中灵、史目、兰桥一带与松桃县孟溪、乜江、大路一带群众往来的必经要道。清道光四年(1824年),盂溪、大路及松桃县境内其他地方群众和富绅共同损资献料和投工投劳修建风雨桥,1946年又增修北桥头入街口处数间。桥整体建在四座由青石砌成的桥墩上,桥面离水面约5米,桥身全用木料构成,长廊式结构,上为双重檐,俗称“两滴水”,以小青瓦盖顶,全长67.5米,宽3.2米,高3.9米,整个桥身由29间组成。风雨桥构造精巧,式样别致,两端为歇山宝顶龙门,中部有宝顶楼阁,是梵净山东麓独特的山地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

冷家坝景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风景旖旎,是旅游观光难得的好地方,同时也是避暑休养的绝好去处。从边江河与高硐河的交汇处---两河口顺流而下,至江口县交界,全长约10里。整个景区由一条河和河谷、梵净山原始林带和无数的山溪飞瀑、沙洲及山寨风光组成。坝周的秀丽山峦、耸天古树、奇花异草、绿潭石堤也为冷家坝增添了无限奇趣。四周层峦迭嶂、绿岭逶迤,古木参天、枯藤倒挂、鸟语花香,原始森林遮天闭日。河水清洌,游鱼如织,且水流平缓,众多的清潭绿塘成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两岸古树横空,虬根裸露,奇枝异态,宛如盆景。苍岩林立,溶洞幽深,沙洲密布,平沙如血。从梵净山原始森林流出的山溪从陡壁峭岩上直泄而下,飞珠溅玉,甚为壮观。

      

风雷(2015-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