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浮梁真遗憾”,浮梁是“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古代中国人有四大发明,浮梁古代有五大创举,即:1、以“昌南”镇赢得了中国的英文国名“china”;2、智求宋真宗皇帝钦赐其年号“景德”作地名;3、以瓷茶两大贡品及税赋贡献大,被历朝沿袭“五品县衙”;4、奉献了全世界唯一的以一个小村落而命名的矿产高岭土;5、在大唐时期打造出全国最大的茶叶大市场,引得“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形成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旺市。这是“浮梁天书”,是一块完整的浮梁天宝大理石构成。它凝聚了浮梁一千多年来的灵气,“摸摸浮梁天书,代代能当尚书”。 浮梁历史文化长廊是世界一绝,中华第一,用青花瓷板来记载大事记的再无第二。这条长廊共有216块瓷板,328米,56幅图画,9幅书法,141幅文字;路面是用南京雨花石铺成的。第一幅敞开的城门或书,意思是开放的浮梁欢迎您;第二幅图画是八卦图,古代县城是按八卦而建的,看到此图意味着您到了浮梁城;第三幅是大元宝,意思是若您到浮梁投资一定发大财;后面还有福、禄、寿、禧图案。
武德四年,正是唐真宗(李世民的父亲)当皇帝,霍仲初制成了唐真宗最喜欢的东西,才把瓷器推销进宫,成为贡品。
浮梁名由,在民间野史中还有一说,某年秋天,县治选梁,在江村选中8人合围的红豆杉树,无法运至县城,走旱路抬不动,走水路昌江干浅,正在犯愁时突然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栋梁随浩浩洪水顺流而下,一路上百鸟护送,莺歌燕舞,直抵县城,故得此名。
毛主席为何手书《琵琶行》,三代伟人有二个都来过或路过浮梁,唯独毛主席没有到过,这也成了他老人家的终生遗憾,1958 年,毛主席上庐山,听朱德、董必武、郭沫若说浮梁如何如何好,(朱德原警卫员姓潘,在景德镇为官,朱德曾来看望他),主席国事缠身,感叹之余,默写了一首白居易《琵琶行》。
公元1004年,宋真宗皇帝登基,定年号“景德”,想起他做太子时,浮梁人才辈出,个个都拥戴他,尤其是“昌南”瓷器扬名中外,真宗皇帝又特别喜欢浮梁瓷,一时兴起,就将年号赐给浮梁,易昌南镇为景德镇,纵观历史,这是第一次皇帝赐年号给一地方做地名,后来绍兴也皇帝赐的,但晚100多年。
许彭年,他在浮梁当县令,为政清廉,从未以权买得瓷器一件。后来本县有位彭汝砺高中状元,官至吏部尚书,其写诗《送许屯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否。父老年叹息,此事古未有”。南宋史学家洪迈就考证“许君”、“许屯田”是何人,所以将彭汝砺的诗也写进了《容斋随笔》。
程筠,字德林,浮梁人,与苏东坡同年考取进士,后来做了大官,他的哥哥程节,比他先中进士,后封开国候,文武双全。
历史上浮梁人才辈出,有“一王二侯两宰铺,六部尚书缺一部”,“一仙一神一巧匠”,“一佛一儒一皇师”,欲知详情,请购一本《浮梁历史文化长廊》书。
新田书院。历史上浮梁书院达15个,有县令办的,有乡贤办的,有解任解甲归田人办的。有“十户九读书”之美誉。父兄以子弟不学为耻,母妻以子夫无知为羞。“乡无不教之地,村无不学之人”。历史上共出进士270人,考取举人863人,考取贡生311人,武进士3名。“三代不读书,关了一栏猪”是妇孺皆知的教育理念。
岳飞登府寺,曾题诗“机关不露云垂地,未雨先尝雀舌茶”。
汪肩吾《昌江风土记》讲浮梁人聪明,“富则为商,巧则为工”,“摘叶为茗,伐槠为纸,丕土为器”,讲浮梁习俗“洁而居,华而出,鲜而食”。
杨万里《入浮梁界》介绍其人: 湿日云间淡,晴峰雨后鲜。水吞堤柳膝,麦到野童肩。
沤漩嬉浮叶,炊烟倒入船。顺流风更顺,只道不周全。
郑兴是浮梁第一位修志者,在此之后到清道光年,共修志7次。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曾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浮梁人朱貔孙吏部尚书逝世,后曾亲自到浮梁吊唁,并题诗一首:《挽貔孙》一代文章贵,千年谏议名。天球声浑厚,元洒为和平。岩穴思凤采,朝廷惜老臣。东西生死别,江水泪为倾。
吴迂是地方教育家。他学识渊博,教学条理清楚,内容紧凑,循序渐进,深受学生欢迎,经他教授,先后有郑合生、章谷卿、徐进、汪克宽考中进士。
元朝时,县城墙初步建成,当时设有五个门,即东、西、南、北、小南门,以后的朝代中逐步加固,发展为八个门,形成八卦图。
昌江八景画。浮梁古人就很注重开发旅游资源了,昌江八景是古人旅游休闲的去处,文人墨客、风雅儒士对八景都有诗文,每景收录一道。《双溪夜月》、《青峰脚图》、《南域柳 》、《山汪晴岚》、《金鳌背稳》、《西塔夕照》、《 桥春水》、《北沼荷香》。
陆子顺是个浮梁窑老板,他看到南京皇宫在浮梁烧造四十四万三千伍佰件龙凤瓷后,便积极进行政治投资,向北京宫廷即燕王朱棣献瓷五万件。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是使用景德镇的红叶牌瓷器,自唐至清末,历朝历代都是使用景德镇瓷。
“金探花”即金达,江西人严嵩在朝为相。考后有人劝金达到严嵩那里走动,他不以为然,在同乡的考生一再坚持下,到了相府,金达看不贯严氏父子所作所为,写了“另眼相待”四个字,严嵩查阅了金达的考卷,确实认为金达才华可达状元,一想他的奚落(严是独眼),就建议皇上将他改为“探花”了。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到浮梁写就《浮梁新作讲堂赋》称“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浮梁之瓷,莹于水玉”。
万历年间,景德镇的制瓷工业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分工,号称有10万窑工,按照不同的分工,有各种“帮”、“会”,列宁说,资本主义的萌芽最先出现在中国的松江、苏州和景德镇,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陶埏篇”作了详细记录。
康熙二年,浮梁开始设有驻军,在此之前,浮梁不驻军,但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还有一些相关的地名,如教场上、营盘山、船仿里等地。
唐英《陶冶图》有20幅,这里按生产流程收录绘制十二幅;洗料、做坯、旋坯、印坯、修模、画坯、荡釉、镀匣、满窑、开窑、彩瓷、烧炉等。
浮梁历史上寺庙众多,据县志载,寺观先后兴建达139座,塔51座。最神奇的是瑶里五股寺,海拨1618米,这个数字对今人来讲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蛟潭“万寿寺”,可以想象,在封建王朝,一般庙宇怎敢称“万寿”,这是要杀头的。而在这寺庙中至今保存“奉旨碑”。浮梁历代名宦王仲舒、金君卿、朱貔孙等都去朝拜,并留有墨迹。
邓传安二次担任台湾知府,第一次是在福建罗德、武平等当知县,政绩突出,升任台湾知府,把台湾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调回任后,台湾社会又陷入混乱,复又调回邓传安,他的父亲邓梦琴,曾担任陕西宝鸡等地知府。
乾隆弘历皇帝题诗赠景德镇瓷器:《题宣德宝石红釉碗》: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镞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御碑诗》:谁将大邑瓷,相并九华枝;继昼明为用,无尘静与宜。消闻觅句际,伴影读书时;何必照阳殿,徙许金玉为。
浮梁高岭土,真正被命名为国际通用的陶瓷原料术语是德国的李希霍芬。
浮梁著名茶商江资甫,在上海开设了“天祥”号茶庄,1915年上海茶叶协会一致推荐他生产的“浮红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万国和平博览会,并一举夺得“金奖”,茅台酒巴、张裕葡萄酒也是“金奖”之一。金牌历经磨难,1989年近七十的江资甫的儿媳将其缝在棉袱达六十余年的金牌献给了县政府。
1916年,有个陈安来当县长,认为现在战争靠城墙已无用,而景德镇治安混乱,纷争四起,所以他力排众议,提出“指挥前移”,把县署迁至景德镇。而今的古城被称为“旧城”,但旧城的老百姓始终有一种优越感,不承认景德镇是城,称到景德镇为“下镇”,称回旧城为“回城”、“到城里”。
袁世凯复辟称帝,首先想到是派人来浮梁景德镇,烧造“洪宪”御用瓷。
浮梁也有“红色旅游”:有“方志敏三打景德镇”、“小源暴动”、“程家山革命根据地”、“黄山支队”、“瑶里改编”等,在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浮梁有757名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记是一块石头,像船头上面刻上了“浮梁地图”。古时候民间传说县城又像船形,红塔、白塔分别像两根竹篙。后记船头,意思是一帆风顺。
浮梁古城城门上书“浮梁”两字是明朝吏部尚书、历代第三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王羲之、王献之),浮梁两个字有二怪:本来古人通常是自右至左,但他反而行之,何故,他认为浮的梁,根基不稳,作风浮燥,没有主见,所以经常让人读成“梁浮”,不断警示自己,同时也体现他经常用此标准使用干部。(景德镇市委台办 花长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