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赵秉忠状元卷为历史仅存的状元卷,系国家一级文物。
万历26年赵秉忠一甲一等进士及第的殿试卷原文
殿试题目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赵秉忠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 年)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人们现在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770余人,但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这份卷子是怎样从宫廷传到民间的?这恐怕是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
从状元卷看赵秉忠的思想理论倾向
赵秉忠的状元卷距今已有416年了。答卷人从总结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怕冒犯皇上的威严,大胆地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建议和措施,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赵秉忠提出的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其中有不少至今也仍然有借鉴意义。那么,赵秉忠是在什么思想理论基础上写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呢?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次,忠君和爱国爱民思想的统一。最后、强调依法治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