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马坝油粘米是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由于不单止好看,而且好吃,一直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马坝油粘米是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名优特产,曾作为“贡米”,它米粒细长,晶莹洁白,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 马坝油粘米质特优,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故称之为油粘,因其产地在曲江马坝而得名“马坝油粘”。
马坝油粘米最初原产于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源地———韶关曲江区马坝狮子岩两山之间的一小块稻田。文物单位在狮子岩挖掘文物土层时发现呈团状稻谷和米粒,均已炭化。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鉴定,为人工栽培稻。据考证炭化谷粒距今已有4000多年。从炭化米的粒型来看,专家认为是籼稻,粒型和马坝油粘米极为相似,由此认定马坝油粘与其肯定有必然的渊源联系。
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单产较低,易感病虫,难栽培的原因,种植面积很小,原产地马坝也只有零星种植;从上世纪世纪七八十年代始,科技人员利用原有马坝油粘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先后选育出一系列马坝油粘品种,改变了产量低,秆高,易感病虫害缺点,亩产增加到三百多公斤以上,农民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全镇种植面积翻了2倍多,成为当地农村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当地也催生出专门经营马坝油粘米的农业龙头企业,马坝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马”牌马坝油粘米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和珠三角等地,多次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的奖励和荣誉,是粤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使“马坝油粘”真正成为马坝镇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为“马坝油粘”专业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2008年的时候成为当地农村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