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学校中心花园
学勉中学坐落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枫桥,校园占地面积460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近70%,运动场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办公室、教室和学生寝室全部安装电话、空调。
现为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百年名校、绿色学校、卫生先进单位、招飞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业务精良的名优教师,有一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绍兴市模范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教坛新秀等组成的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有30多位教师具备研究生学历,语文教研组、物理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先进教研组,化学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被评为诸暨市先进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还获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2历史
学勉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一百多个春秋的景紫书院,书院择定枫桥急递铺(即宋义安县署故址)作斋舍,东侧为朱熹讲学处“紫阳精舍”,故定名为“景紫书院”,意在纪念“一代宗师,巍巍紫阳”。陈遹声为第一任董事长,陈达夫为常务董事,何蒙孙为监董(书院实际负责人)。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明令兴办新式学堂,改“景紫书院”为“景紫学堂”。1907年,因求学者日众,原有斋舍不敷使用,重建新校舍,更名为“大东乡学堂”,何蒙孙任校长。辛亥鼎革,改“大东乡学堂”改“大东公学”,此名一定,以后不论校名如何改动,俗称一直沿用。1942年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学,为不忘忠义祠捐助祠田390余亩的兴学之功,定校名为“忠义”,1944年教育部正式行文,准予学校立案,校名为“诸暨县私立忠义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郑奠。1945年7月再由枫桥魏家坞的忠义中学改名为“学勉公学”,公学设两部,一部继续办中学,另一部轮训干部。1946年,学校正式迁址枫桥镇开学。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何燮侯,普任第四届校董事会董事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语言学家郑奠普提任校校长;归国留学生赵君方、卢临先,大学教授寿望斗、陈崇礼、李浩川、魏裕昌、余任天等曾在校任教。现任教师有物理特级教师魏致远为代表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名优教师群体,语文教研组、物理教研组先后被评为绍兴市先进教研组。学校一向严谨治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确立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的宗旨,提出来“学高兮致用,志洁兮行芳”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务求认真,训导贵切实,事务尚清白”的校训。经世纪积淀,学勉中学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爱国爱校、自律自强”的学勉精神。一个世纪以来,已培养出各级毕业生1.6万余人,他们中有革命烈士汪寿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吴中伦、毛汉礼,水稻专家杨开渠,果树专家何荣汾,全国劳动模范梁焕木,计算机专家魏道政,作曲家何占豪,军事科研一级英雄黄炳华,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政委葛焕标中将,物理学家阮耀钟,文艺评论家骆寒超,社会科学家姚伯茂,医学家魏克明,工艺美术家祝大年,书法家骆恒光等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科技精英和文化名家。
1998年,学校易地新建。新校园占地面积460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教学大楼、科技图书楼、实验楼、体育馆、 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现代化教学、运动场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化教室、计算机房等设施应有尽有;办公室、教学和学生寝室全部安装空调;校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学勉中学已成为教学、生活设施一流,校园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的教育家园。
学校设有何蒙孙先生奖学金、何燮侯先生奖学金和学勉奖助学基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励,对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进行奖助。
百年校庆期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为学勉题词:“百年育英才,世纪铸名校”。《人民画报》2000年第四期以《一百年,一个教育的家园》为题,用整整三个版面介绍了学勉中学的百年业绩。2002年,《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先后报道了学勉中学取得的成绩。走进新时代,我们抓住机遇,为教育这一“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不懈努力,让百年名校在新的世纪再创辉煌。
3校训 校风
学勉中学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中学中独树一帜。
校训:执着 创造 协作
校风:明智 勤奋 严谨 诚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