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山东枣庄(四)

家乡区县: 枣庄市薛城区

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衰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派米协麟、戴华藻筹资5万元,开办峄县中兴矿局。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因山东巡抚李秉衡禁采,中兴矿停办。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春,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与内阁侍读学士直隶全省矿务督办张翼议定,自津至峄并招集德股,成立“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因德股未集成,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注销“华德”字样,完全为华资经营,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会战开始。中国军队张自忠、庞炳勋部与日军坂垣师团在临沂拉开战幕,经过6日激战,日军损失惨重,中国军队获得了台儿庄战役的第一个胜利——临沂大捷。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奋力抗击,激战3日,最后全师殉城,至为壮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城。同日,日军占领枣庄、韩庄。20日,日军占领峄县城。24日,日军开始攻击台儿庄,守备台儿庄的步兵31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与日军拼刺肉搏,死守阵地,15天内击退敌人8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尸遍街巷。4月5日至15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给日军以重创。整个战役从3月14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7、8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
鲁南铁道队在枣庄创建 1940年2月,鲁南铁道队在小陈庄正式建立,队长洪振海,政委杜季伟,下有11名队员,隶属鲁南军区领导。7月,与其他两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这支小部队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党、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支援帮助下,象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入敌人胸膛,在津浦铁路和微山湖附近到处袭击日军,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抗日战歌。
两次解放枣庄 1945年12月12日,山东军区第8师对滕县城发起攻击,激战至14日,解放滕县城。师长王麓水不幸牺牲。滕县曾易名为麓水县。1946年6月9日,山东野战军遵照陈毅命令,集中七师、八师7个团的兵力,向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发起攻击。战斗从下午5时打响,经一夜激战,解放枣庄。随后,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1947年2月,费、滕、峄大部分地区被占领。10月,国民党军冯治安部起义,解放军收复峄县。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共23000余人在台儿庄、枣庄起义。7日,枣庄、临城、峄县解放。
鲁南战役 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开始。华中和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集中27个团的兵力,向鲁南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至4日,在马家庄、太子堂和卞庄地区歼灭国民党二十六师师部、四十四旅、一九六旅和第二快速纵队。11日,攻克峄县城,活捉国民党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12日,攻占枣庄外围阵地。16日,攻占齐村。20日,攻克枣庄,生俘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以及8千余人。是役历时18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美式流弹炮48门,汽车474辆。在此次战役中,直接参战的民兵、民工60多万人,用担架6300余付,大小车1500辆。

枣庄建市 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建立县级枣庄市。以原峄县的行政区域为枣庄市的行政区域。仍隶属济宁专区。1960年3月11日将滕县所辖的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领导。此时,枣庄市辖临城、西集、北庄、郭里集、枣庄、邹坞、城关、峨山、周营、阴平、涧头集、泥沟、台儿庄等13处人民公社。1961年9月12日,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济宁专区所辖的枣庄市,升为山东省直辖市,由省直接管辖。枣庄市设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由市管辖。1978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济宁地区的滕县划归枣庄市管辖。至此,枣庄市下辖5区1县。1983年11月5日,撤销齐村区,设立山亭区,1988年7月1日,山亭区直机关由市驻地迁往新城。1988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
李先念来滕县视察 197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农业部部长杨立功和湖北、山西、河北等8个省的省委领导同志陈丕显、王谦、刘子厚等,在山东省省委书记白如冰等人的陪同下,深入到滕县农村察看小麦生长情况,并视察了洪山口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对滕县的农业生产给予了高度评价。
《枣庄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枣庄日报》是中共枣庄市委的机关报。198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同时《枣庄通讯》报社改称《枣庄日报》社。市委曾在省委批准后的1979年10月15日作出四条指示,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通讯报道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通讯组织;广泛开展读报、用报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的指导作用;社会各界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方针,加强对报社的支持和协助。
山东十里泉电厂两期工程竣工 1982年7月17日,山东十里泉电厂两期工程随着最后一台12.5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而胜利竣工。山东十里泉电厂两期工程是我国“六·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早在1976年省政府便决定在市南区十里泉建一座大型燃煤发电厂。1977年国家正式下达了山东十里泉电厂两期工程计划,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为24800多万元。第一期工程于1978年6月15日动工,1980年8月9日竣工。第二期工程于1980年4月16日开工,1982年7月17日比国家计划提前5个多月竣工。这期工程,总计组装了4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截至1982年6月底,已经并网发电的一、二、三号机组,总发电量为43.93亿度,已为国家收回投资1.32亿元,相当于三台机组投资的60%。
峄城石榴园第一期工程竣工 1985年12月18日,峄城石榴园旅游区第一期工程竣工。石榴园东西长18公里,百年以上的古树38万棵,石榴品种31个,仅树木密集处面积就达1万余亩。为了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市和峄城区于1983年对石榴园建设进行了规划,1984年开始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共投资130万元,建成的项目有:榴园入口处的门坊、青檀寺门坊、楚王亭、汉王亭、一望亭、榴王亭、园中园等,重修了岳飞养眼楼,修筑了连接各旅游点的道路15公里,还新建了旅游纪念品商店、茶社、书画社等旅游服务设施。
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召开暨国际墨子学会成立 1990年12月29日,山东大学、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成立。1991年6月4日至6日,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召开,出席会议的著名专家教授有匡亚明、任继愈、张岱年、杨向奎等12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墨子里籍与年代、墨子的思想体系与历史地位、墨子学说的现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墨子学会。1993年5月31日,国际墨子研究中心开始兴建。
乔石来枣视察 1991年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在省、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市公安局,肯定了公安工作的成绩并与公安干警合影留念。在察看大观园治安岗亭时,乔石同执勤民警亲切握手并询问了岗亭职责范围、值勤和通讯等有关问题,给公安干警以巨大鼓舞。14日,在省委书记姜春云、副书记高昌礼陪同下,乔石又视察了“八一”煤矿、向阳居民小区、大观园商场等市政建设及商业网点。
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暨大战纪念馆落成 1993年4月8日,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战纪念馆落成典礼在台儿庄举行。国家、省、市领导程思远、杨斯德、贾斯德、贾亦斌、刘培植、张廉云、苗枫林、严庆清、丁方明、金宝珍、陈之安、刘蔚华、秦尧基、李忠林、段振方、王允琳等出席会议。当年参加台儿庄大战的将士及其亲属,来自国内外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人士,中央及省、市的2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出席了会议及大战纪念馆揭幕仪式。
鲁南水泥厂建成投产 1994年3月30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主机设备国内制造,采用两条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现代化大型水泥厂——鲁南水泥厂通过国家验收,4月1日正式投产。
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1994年8月30日至31日,“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评审会在鲁南化肥厂召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调研评审、反复论证,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在鲁化兴建有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参加的“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目标是把鲁化建成全国第一个出技术、出人才、出效益的煤化工基地。国家计委科技司、化工部科技司、科技总院的领导、专家,以及成员单位化工部西南研究院、西北研究院、南化公司研究院、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教授参加了考察、评审。
八大批发市场全面开业 1996年10月4日,青檀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八大批发市场和青檀路改造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在青檀路百货批发城门前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省委副书记韩喜凯等省、市领导为八大批发市场及青檀路改造工程竣工剪彩。八大批发市场和青檀路改造,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其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在枣庄历史上是空前的。
全民招商引资 2000年1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全民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会议要求,迅速掀起全民招商引资的热潮,举全市之力,走开放之路,大规模、全方位、多渠道地搞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全面振兴枣庄而努力奋斗。截至10月底,全市已累计签订合同项目1197个,其中市外1067个,国外及港澳台地区130个;合同利用外来资金87.9亿元,其中市外48.8亿元,国外及港澳台地区39.1亿元;实际到位外来资金23.9亿元,其中市外20.2亿元,国外及港澳台地区3.7亿元。
枣庄新城区首期建设项目开工 2000年12月18日,备受全市人民广泛关注的枣庄新城区首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此之前,1999年7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5月8日,枣庄市新城标志性道路——光明大道开工建设。

宋苗著(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